安全技术交底记录表
工程名称
交底日期
年月日
分部(分项)工程
参与班组
交底内容:
一、常规要求
1、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
安全用电措施
(1)配电系统必须实行分级配电,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现场内所有电闸箱的内部设置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必须可靠、完好,其选型、定值要符合有关规定,开关电器应标明用途。电闸箱内电器系统须统一式样、统一配制,箱体统一刷涂桔黄色,并按规定设置围拦和防护棚。
(2)独立的配电系统必须按标准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零保护系统,非独立系统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接零或接地保护方式。各种电气设备和电力施工机械的金属外壳、金属支架和底座必须按规定采取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
(3)配电箱的电缆线应有套管,电线进出不混乱。大容量电箱上进线加滴水弯。照明导线应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花线或塑料胶质线。导线不得随地拖拉或绑在脚手架上。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或接零。单相回路内的照明开关箱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
(4)架空线应装设横担和绝缘纸,其规格、线间距离、档距等应符合架空线路要求,其电杆板线离地2.5m以上应加绝缘子。
(5)电箱内开关电器必须完整无损,接线正确。各类接触装置灵敏可靠,绝缘良好。无积灰、杂物,箱体不得歪斜。电箱内应设置漏电保护器,选用合理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进行分级配合。配电箱应设总熔丝、分熔丝、分开关。零排地排齐全。动力和照明分别设置。
(6)配电箱的开关电器应与配电线或开关箱一一对应配合,作分路设置,以确保专路专控;总开关电器与分路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动作整定值相适应。熔丝应和用电设备的实际负荷相匹配。
(7)接地体可用角钢、圆钢或钢管,但不得用螺纹钢,一组2根接地体之间间距不小于2.5mm,入土深度不小于2m,接地电阻应符合规定。
(8)电焊机有可靠的防雨措施。一、二次线(电源、龙头)接线处应有齐全的防护罩,二次线应使用线鼻子。电焊机外壳应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保护。
(9)建立现场临时用电检查制度,按现场临时用电管理规定对现场的各种线路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抽查记录存档。
(10)现场采用双路供电系统,临时配电线路必须按规范架设,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也不得沿地面明敷设。
(11)施工机具、车辆及人员,应与内、外电线路保持安全距离。达不到规范规定的最小距离时,必须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
(12)在采用接地和接零保护方式的同时,必须设两级漏电保护装置,实行分级保护,形成完整的保护系统。漏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应符合规定。
(13)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
(14)电焊机应单独设开关。电焊机外壳应做接零或接地保护。施工现场内使用的所有电焊机必须加装电焊机触电保护器。电焊机一次线长度应小于5m,二次线长度应小于30m。接线应压接牢固,并安装可靠防护罩。焊把线应双线到位,不得借用金属管道、金属脚手架、轨道及结构钢筋作回路地线。焊把线无破损,绝缘良好。电焊机设置地点应防潮、防雨、防砸。
1、宣贯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2、当班作业安全风险提示;
本工程目前处于地下室施工阶段,
一、在进行破桩作业时必须保证按要求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不得因其他原因私自去除或不按规定要求进行佩戴;
二、破桩时需注意碎石飞溅及钢筋卡钻头防止碎石飞溅造成人员受伤或钻头突然中断动作造成挫伤或骨折;
三、破桩时需注意及时割除多余的桩头钢筋,防止废旧钢筋伤人;
四、进入作业区域时不得私自拆除防护设施,不得违规翻越防护设施;
五、需进行防护设施拆除时应提前进行安全防护设施拆除申请。
3、当班作业存在交叉作业风险防范措施;
交叉作业风险:无
防范措施: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注意临边洞口坑边危险位置,临时用电严禁私拉乱接,需严格遵守施工用电要求,动火作业区域需做好防火措施。
4、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如遇跌落基坑或高坠情况,尽量不得移动,需进行大声呼喊或打电话通知管理人员及周边工友进行紧急救援。在等待救援时要检查下自身情况及时采取按压伤口止血、稳固骨折部位等自救措施。在救援力量到达后要积极配合救援人员进行施救及及时就医。
如遇着火情况,需立即使用灭火器、消防水等措施进行灭火,如火势过大,应及时撤退至安全地带,大声呼喊或打电话通知管理人员及周边工友进行紧急灭火,并等待救援力量进行灭火。
5、其他补充事项:
本工程严禁现场抽烟;严禁酒后作业;严禁衣装不整;严禁个人防护用品未佩戴或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