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依托传统节日 培育文化自信.pdf
文件大小:967.98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2.19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依托传统节日培育文化自信

培育文化自信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任务,依托传统节日是培

育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针道德与法治新修订教材中传统节日教学

内容的编排特点,提出教学建议:聚焦价值理解实现从节日认知到节

日认同的转化,融合现实生活实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提升。

一、培育文化自信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

久的力量”,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将培养文化

自信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

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进中华民族

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

学段目标中也提出,要“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

化,坚定文化自信”。要“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

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以素养目标为导向,道德与法治新修订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都将培

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作为重要任务来落实。

二、依托传统节日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显著标志和主要载体,它凝结着中华

民族的思想情感和时代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血脉和文化精髓,

具有维系社会关系、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的精神纽带作用。道德与法

治新修订教材注重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并通过教学性转化和儿

童化表达,以涵养新时代少年的文化自信,增强他们“做中国人的志

气、骨气、底气。

教材通过重阳节引领孝亲敬长的道德观念,通过中秋节传递阖家

团圆的伦理期盼,通过清明节传承敬祖报本、慎终追远的传统理

念...

内涵丰富的中华传统节日成为道德与法治教材培养学生文化自

信的有效载体,而文化自信培育又赋予传统节日内容更重要的教学价

值。

三、对新修订教材中传统节日内容的教学建议

一方面,聚焦价值理解实现从节日认知到节日认同的转化。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学业质量描述”中,明确提出了“知道主要

传统节日与纪念日的来历与含义,具有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的要求。

此要求强调了教师在传统节日进行教学时,要深入领会新修订教材

的编写意图。这也是低年级学生在进行传统节日内容学习时的学习难

点。

以新修订教材中关于春节的内容为例。教材从个人和家庭的生活

经验出发,呈现了春联、灯笼等各式各样的新年元素,以及丰富多彩

的新年习俗,向学生传递了春节喜庆团圆、迎祥纳福以及维护家庭和

谐关系,推进社会稳定发展的节日意蕴;教材还引导学生过年方式

的变化进行比和反思,其目的是感受祖国的发展和日益强大,增强

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形成爱祖国的价值观。

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我们的教学就不会仅满

足于让学生获得关于传统节日的基础认知,而是会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传统节日背后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从而实现从节日认

知到节日认同的转化。

另一方面,融合现实生活实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提升。

新课标将“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符号,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具有亲切感”作为第一学段“政治认同”素养目标的重要内

容提出。学生传统节日有了清楚的认知和深切的认同,愿意主动接

受和自觉践行传统节日所集聚的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生

活习俗和精神品格,就是文化自觉养成的开始。但是要达到“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亲切感”的目标,就要求教师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

际,将传统节日这一“文化符号”放在更广阔的生活场景中去感知。

讲到“过年”,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指出其背后的意

义。比如,“除夕夜,我们可以通过视频连线,和在外地的叔叔一起

过年……”,体现科技的进步;“今年,我们小区要组织大家迎新

春……”,凸显社区在传承和普及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作用;“今年春节

我们要回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