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超越理论护理对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的影响
肺结核是呼吸系统常见一类传染性疾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所致。肺结核病情呈慢性进展,患者可出现低热、盗汗、咳嗽、咳痰、咳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威胁患者身心健康[-]。临床多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但肺结核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4。在对肺结核患者开展治疗的同时,需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开展相应的护理指导。自我超越理论是一种心理护理理念,强调个体的健康状态是一个持续性改善过程,个体需认识到生活的意义,感受生命的价值和美好,才能有勇气面对逆境,持续超越现状。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一2023年3月安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分组对照的形式确定自我超越理论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安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57.12±2.12?岁;病程1\~30个月,平均病程((10.33±2.12)个月。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58.10±2.02)岁;病程1~28个月,平均病程(10.14±2.10)个月。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gt;18岁;符合《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中肺结核诊断的各项标准,并通过院内实验室检查后确认病情。
排除标准:精神、交流、智力、视听异常;肝、肾、心功能异常;恶性肿瘤;伴有其余肺部疾病;处于妊娠、哺乳阶段女性。
1.3方法
1.3.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日常饮食、药物治疗方面为患者提供指导,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科普疾病相关知识,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保持健康作息以及平和心态,并定期复诊。复查当天依据患者病情提供必要指导和建议。干预周期为12周。
1.3.2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采用自我超越理论护理。(1)成立小组。
筛选工作经验?3年的3名护师、2名专业心理医师组成护理小组。查阅和分析自我超越理论模式,结合患者资料,明确护理方案的制定形式、干预方向、策略内容。(2)第1阶段。第1周至第2周,向患者科普情绪与病情之间的联系,强调肺结核治疗期间产生的不良情绪具有合理性;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信念状态以及认知程度,指导患者调控情绪,使患者保持情绪平和稳定。第3周,指导患者进行冥想,提升患者调节能力、适应能力、接纳能力。第4周,借助语言、绘画等方式,引导患者客观表述自身性格、特征,使患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协助患者制定干预方案。(3)第2阶段。第5周,开办病友交流会,组织预后良好的病友现身说法,分享自身治疗体会、经验,通过互相交流、学习,强化患者康复信念,引导、鼓励患者超越自我;维持护患之间关系和谐,引导患者诉说内心感受,鼓励、赞美患者关爱他人的行为。(4)第3阶段。第6周,引导患者回忆过往生活中有趣、美好的事件,使患者内心释然,端正生活态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患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提升患者希望水平;告知患者珍惜现在、期待未来,不断提升患者康复的信心以及面对病情的勇气,积极面对未来。(5)第4阶段。第7周至第8周,科普有关自我超越理论的知识内容,引导患者接纳、超越自身,同时采用正能量、积极的话语予以患者积极暗示,提升患者的勇气、信念;鼓励患者通过思考、讨论了解超越自我的形式和策略,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我效能。
1.4观察指标
(1)心理弹性。干预前后,采用CD-RISC评测2组患者心理弹性。评测维度分为力量性、乐观性、坚韧性,共25项条目,单项按“完全不是这样”“很少这样”“有时这样”“经常这样”“几乎总是这样”依次计为0分、1分、2分、3分、4分、5分。评分与患者心理弹性呈正相关。(2)希望水平。干预前后,采用HHI评测2组患者希望水平。评测维度分为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采取的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共12项条目,单条目计为1\~4分,总分为12~48分。评分与患者希望水平呈正相关。(3)自我效能。干预前后,采用GSES评测2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共10项条目,单条目依据选项计为0分、1分、2分、3分、4分、5分。评分与患者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行χt?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弹性
干预前,2组患者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