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2.1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第1课时课件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pptx
文件大小:10.32 MB
总页数:4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2.11千字
文档摘要

问题探究:;概念: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的统称,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一些原生生物等。;第一章发酵工程;学习目标:

1.概述培养基的类型和作用。

2.掌握基础培养基所含的成分。

3.了解几种特殊的培养基。

4.掌握无菌技术的操作。

;(1)提供微生物合适的营养

和环境条件(适宜的温

度、pH等);菌落:;用以微生物或。;(2)按用途来分;;按成分;选择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的比较 ;比较选择培养微生物的四种方法:;几种常用鉴别培养基的比较

;基础培养基:为大多数微生物提供对营养条件的基本需求的培养基。其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最基本的物质。

;;组分;营养要素;;[微提醒]

不是所有微生物培养基中都需要加入碳源、氮源

①自养微生物能利用无机碳源(比如空气中的CO2),培养基中不用添加碳源。

如硝化细菌、光合细菌、蓝藻等。

②固氮微生物可利用N2作为氮源,培养基中不用加入氮源。如圆褐固氮菌

③氨是硝化细菌的氮源,硝化细菌利用氧化环境中的氨时所释放的化学能,最

终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进行化能合成作用。

④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H、O、N的有机化合物(尿素除外)既是碳源、

氮源又是能源。

;[典例1]某同学配制了能从土壤中分离出尿素分解菌的培养基M,培养基的

配方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成分;【层级训练评价】

(蓝本P3)

T1-5;?;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层级训练评价】

(蓝本P5)

T1、3、4、5;课下请完成课时跟踪检测(一)

不做:T4和B级;1.目的:获得的微生物培养物。

2.关键:。

3.主要包括:和。

;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概念: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的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接种工具;项目;项目;消毒和灭菌的比较;;知识巩固;[典例]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

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2)牛奶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这两

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其原因是紫外线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______(填“氯气”、“乙醇”或“高锰酸

钾”)消毒的。?

??;1.判断

(1)化学试剂灭菌法一般不用于培养基的灭菌。 ()

(2)工业生产上可通过过滤除菌法制备无菌空气用于各种微生物的发酵。 ()

(3)培养微生物的试剂和器具都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

(4)无菌操作的对象只要是没有生物活性的材料(如培养基、接种环等)

都可采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 ();2.下列有关无菌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B.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要进行灭菌

C.高压蒸汽灭菌锅需将冷空气彻底排出后才能将锅密闭

D.煮沸消毒法可以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3.[多选]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致病力,常引起骨髓炎等,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

B.带菌培养基必须经湿热灭菌后才能倒掉

C.带菌培养基必须经加热后才能倒掉

D.接种后双手必须经肥皂洗净,再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棉球擦拭

;(1)要分离出植物的内生真菌,要对植物材料进行__________(填“灭菌”或“表面消毒”)处理,分离用的培养基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填“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或“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其中通常添加一定浓度的青霉素和链霉素,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分离时通常要放置三个未接种植物材料的培养基一起培养,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