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2.2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课件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pptx
文件大小:2.37 MB
总页数:3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3.78千字
文档摘要

第2课时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导学聚焦;你知道吗?

1.在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可以筛选_______________微生物。

2.在冰川冻土层可以筛选_____________微生物。

3.漆酶属于木质降解酶类,分离产漆酶菌株的首选样品是生活污水吗?_______________;

讨论:

1.筛选水生栖热菌的思路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水生栖热菌能从热泉中筛选出来呢?;(一)选择培养基

在微生物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的微生物生长,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原理:人为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讨论选择培养基配方的设计

尿素[CO(NH2)2]含氮量高,化学性质稳定,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一种重要的氮肥。尿素施入土壤后,会被土壤中的某些细菌分解成NH3,再被转化为NO3-、NH4+等被植物吸收。而这些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脲酶催化尿素分解产生NH3,NH3可以作为细菌生长的氮源。;现学现用:;思考:

怎么证明一个选择培养基具有选择性呢?

提示:应该设置基础培养基(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或完全培养基作为对照,若基础培养基或完全培养基中生长的菌落数多于该选择培养基,则该选择培养基具有选择性。;(二)微生物的选择培养

1.方法

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概述

由于土壤细菌的数量庞大,要想得到特定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必须要对土壤进行_________,然后再将菌液_____到制备好的___________上;

两个基本操作: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3.操作流程;3.操作流程;待涂布的菌液被____________后,将平板______,放入___________中培养_____d,在涂布有___________菌液的平板上就可以观察到分离的________;;注意:

1.10g土样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中后,已稀释10倍,在计算时,不要忽略;

2.由于使用的是选择培养基,所以一般情况下,获得的单菌落即目的菌,但因为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目的菌的代谢产物来生长繁殖,所以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3.过程中所有操作都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4.将涂布器从酒精中取出时,要让多余的酒精在烧杯中滴尽,然后再放在火焰上灼烧;不要将过热的涂布器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以免引燃酒精。;小结:两种接种方法的比较;(三)微生物的数量测定

1.间接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1)原理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_____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______,来源于______________中的一个_______;通过计数平板上的______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______;

*样品的稀释度将直接影响平板上的菌落数目;;(2)计数原则*

①选择菌落数为_________的平板计数**;

②_______稀释度下,应______对____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_________;

③计算

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菌落数的平均值;

V代表涂布平板时吸取的稀释液体积数值(mL);

M代表稀释倍数;

则每克样品中的细菌数=___________________;现学现用:

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数为234,那么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1mL)()

A.2.34×108B.2.34×109

C.234D.23.4;(3)结果分析

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计结果一般用________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思考:

某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从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两种统计结果:甲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为230;乙同学在该浓度下涂布了A、B、C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为21、212、256,该同学以这三个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163作为统计结果。

请评价这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1.甲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