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期末复习考点背诵提纲.docx
文件大小:1.14 MB
总页数:28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2.34万字
文档摘要

第PAGE1页共NUMPAGES27页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期末复习考点背诵提纲

第七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考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全称:亚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半球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为邻。

(3)经纬度位置:亚洲大致位于81°N向南至11°S、26°E向东至170°W的范围内。亚洲被北极圈、北回归线和赤道穿过。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三带,主要位于北温带。

★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注意事项:

(1)位置描述用词要准确。如欧洲和亚洲因为同在亚欧大陆,用“相连”,而亚洲与非洲隔人工开挖、宽度不大的苏伊士运河,用“为邻”,与北美洲隔白令海峡,相对较宽,则用“相望”。

(2)在描述一个区域的纬度位置时,如果有重要的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穿过,一般都应强调说明。

考点2:世界第一大洲

(1)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2)世界第一大洲表现:①跨纬度最广的大洲②南北距离和东西距离都最长的大洲③世界面积最大。

考点3: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乌乌里大黑土)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考点4:亚洲分区

(1)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

(2)分区包括的国家:

分区

国家

东亚(5国)

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国

南亚(7国)

印度、马尔代夫、不丹、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

东南亚(11国)

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菲律宾、文莱、东帝汶

中亚(5国)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西亚(20国)

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阿曼、也门、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等

北亚

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考点5:亚洲的地形

1.地形: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2.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面起伏很大,高低悬殊。

①亚洲中部以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地势最为高峻。

②四周分布着较低的地形区,如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等。

③亚洲大陆沿30°N纬线由西向东,地势大致呈现“低一高一低”的变化。

★一个地区地形特点的描述方法: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归纳为以xx地形为主。

(3)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和走势,归纳为xx方向高,xx方向低或由xx方向向xx方向倾斜。

(3)地形区:所在地名字+地形类型。例如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考点6:亚洲的河流

(1)河流流向: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源远流长。

(2)外流河:①注入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毕叶勒”)

②注入太平洋:黄河、长江(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湄公河(在我国境内叫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

③注入印度洋:恒河、印度河。

(2)内流河: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最终并不注入海洋,而是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

(注: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咸海。)

★如何判断河流流向:

(1)根据地势高低。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

(2)根据河流源头、入海(湖)口。一些河流最终注入海洋、湖泊等水域,河流与海洋、湖泊等交汇的一端就是入海(湖)口,那么河流的另一端也就是在陆地消失的一端肯定是源头。河流由源头流向入海(湖)口。

考点7:亚洲的地理之最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脉主峰

珠穆朗玛峰

亚洲最大的平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

世界最大的半岛

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

马来群岛

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里海

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贝加尔湖

世界陆地最低点

死海

考点8:亚洲的气候

(1)气候特点:具有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气候类型多样的特点。

(2)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

①纬度位置——亚洲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

②海陆位置——亚洲北、东、南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

③受太平洋和印度洋湿润气流影响,亚洲东部和南部降水较多;广大内陆地区和西部降水较少。

(3)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