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教师版).docx
文件大小:2.5 MB
总页数:2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6.32千字
文档摘要

高2025届高一(下)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5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制药厂正在测试一种减肥药的疗效,有100名志愿者服用此药.结果:体重减轻的人数为59人,体重不变的21人,体重增加的20人.如果另外有一人服用此药,请你估计这个人体重减轻的概率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运算求解.

【详解】由题意可知:体重减轻的频率为,

用频率估计概率可知:体重减轻的概率为.

故选:A.

2.在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复数的除法运算化简复数,即可求解.

【详解】,故对应的点为,位于第四象限,

故选:D

3.设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则为()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余弦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由余弦定理可得,故为锐角,

由于,因此均锐角,故为锐角三角形,

故选:A

4.甲;乙两位同学去参加某高校科研项目面试.已知他们通过面试的概率都是;且两人的面试结果相互之间没有影响;则甲、乙两人中仅有一人通过面试的概率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独立事件概率乘法公式运算求解.

【详解】由题意可得:甲、乙两人中仅有一人通过面试的概率.

故选:D.

5.已知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为偶函数,则的值可以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象的顶点坐标求出,由周期求出值,根据五点法作图求出,可得函数的解析式,根据为偶函数,求出的值.

【详解】根据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

可得,,.

再根据五点法作图,可得,所以,由于,,

故.

若为偶函数,则,,即,,

取,则,故的值可以为,

故选:B

6.空间中有不同平面,和不同直线;,若,;则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 B.若,;则

C.一定存在;使得,是异面直线 D.一定存在平面;满足,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空间中线面平行的性质以及面面平行的判断结合选项逐一求解.

【详解】对于A,有可能在平面内,故A错误,

对于B,当,且,此时也符合,故B错误,

对于C,由可知与内的直线平行或者异面,所以存在;使得,是异面直线,C正确,

对于D,若在平面内,则,不可能平行,故D错误,

故选:C

7.如图所示;测量队员在山脚A测得山顶的仰角为,沿着倾斜角为的斜坡向上走到达处,在处测得山顶的仰角为.若,,,(参考数据:,,,,,),则山的高度约为()

A.181.13 B.179.88 C.186.12 D.190.21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中,利用正弦定理求,进而在Rt中求山的高度.

【详解】在中,则,

因为,则,

在Rt中,则.

故选:C.

8.已知非零不共线向量,满足;,则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模长公式可得,再由三者之间的关系,可得,由此得解.

【详解】由,,可得,

则,

又非零向量,不共线,

由三角不等式关系,

则,则,

所以.

故选:D

二、多选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某中学对参加高一年级参加体质测试的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从中抽出名学生,其中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已知成绩在区间内的学生人数为5人.则()

A.的值为0.015 B.

C.中位数为75 D.平均数为73

【答案】A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频率分布直方图逐项分析判断.

【详解】由题意可知:每组的频率依次为,

所以,解得,故A正确;

因为成绩在区间内的学生人数为5人,频率为,

所以,故B正确;

因为,,

所以中位数在内,设为,

则,解得,故C错误;

平均数为,故D错误;

故选:AB.

10.已知复平面内复数对应向量;复数对应点为.且满足,是的共轭复数;则()

A. B.

C. D.点在以原点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上

【答案】ABD

【解析】

【分析】由复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复数的运算法则逐一判断选项即可.

【详解】对于A,由题意得:,则,,故A正确;

对于B,,,,,故,故B正确;

对于C,设,,,由得,,

,故C错误;

对于D,,,在以原点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