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知识清单.docx
文件大小:12.5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1.天文: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这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有研究认为,这颗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

2.历法:夏朝时可能有了历法;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战国时期,人们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3.医学:传说中神农尝百草;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发明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战国时期出现的《黄帝内经》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

(1)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注意:非文字符号)

(2)特点: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3)意义: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也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青铜器

(1)特点:青铜铸造业由国家掌控,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密,制作工艺高超;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2)商朝晚期开始,钟、鼎等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称为“金文”,西周时期,青铜器上文字的数量明显增加,金文内容主要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方面。

(3)三星堆遗址(四川广汉):出土了金仗、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

三、《诗经》和“楚辞”

1.《诗经》: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整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关注现实;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2.“楚辞”: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的新诗体;代表作《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