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章声的世界
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方式,是常见的物理现象.本章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声的利用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成为一个新的热门话题.
本章共分4节:
1.第1节“认识声现象”,讲述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以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介绍了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探究了决定它们的因素,以及利用波形图区别声音.
3.第3节“噪声”,介绍了噪声的来源、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途径.
4.第4节“声与现代科技”,介绍了一些关于共鸣的声现象及超声波、次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声识别技术.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教学每节都安排了实验探究活动,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声音的传播”、“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等.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物理实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和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在知识目标方面: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决定它们的因素;知道声的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及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知道噪声危害和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
2.在能力目标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传播的,体验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培养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参观和播放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素养目标方面: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学习人耳构造和骨传导等相关知识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通过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课时安排】
本章共有4节,建议6课时.
第1节认识声现象………………1课时
第2节乐音的三个特征…………2课时
第3节噪声………………………1课时
第4节声与现代科技……………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
1.认识声现象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素养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人耳的结构和听觉范围,引导学生保护自己的耳朵,激发学生对声现象在生活中的作用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具准备】
橡皮筋、塑料尺、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叫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刻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生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2: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
生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
师同学们对声音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让我很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