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读中国诗教案推荐8篇.docx
文件大小:28.59 KB
总页数:24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1.1万字
文档摘要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读中国诗教案推荐8篇

教案中融入多媒体资源,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份教案都应有清晰的时间限制,以确保顺利进行,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读中国诗教案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中国诗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传统故事、传统活动,知道中秋节历史悠久,懂得中秋月圆的原因,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感受亲情。

2、正确对待中国传统节日和外国节日,积极参与中秋节的文化娱乐活动,针对如何更好地庆祝中秋节的论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从不同途径搜集节日的信息,对中秋节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中秋节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中秋月圆的原因。

2、体会节日背后的历史含义和文化底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对民族传统佳节产生进一步了解和参与庆祝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民风民俗、名言佳句。

教学过程:

一、以图激趣,导入:

1、媒体出示:中秋圆月、背景音乐

2、师:看了图,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首先想到的是中秋呢

板书:中秋月圆

3、小结: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中秋节也是中华民族象征着团圆的传统节日。所以,我们把圆月和中秋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二、联系自己,畅谈中秋感受:

1、过渡:中秋节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为什么常借中秋节月亮最圆时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愿望,人们又是怎样来庆祝中秋节的呢带着这些问题,继续我们的探究学习。

2、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将其中最深刻的印象呈现出来,说说我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学生讲述对中秋节的印象,交流各自家中的过节方式。)

①教师启发引导:爸爸、妈妈为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了些什么(赠送月饼,全家团聚。)

②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表达一份孝心。)

③小组讨论: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才能体现对父母的一片孝心呢

(孝敬长辈,争获孝敬章)

3、小结:你们的中秋节过得真有意义,令人难忘。

三、了解来历,感受中秋节悠久历史

1、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关于中秋节的资料,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2、学生交流中秋节来历。

嫦娥奔月的故事;

唐明皇想念月宫;

谷物丰收,人们拜祭;

3、小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民间传说很多,究竟哪个更准确,我们已无法证实了。但是,根据史书记载,唐朝初年,中秋节就成为固定的节日,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4、出示:中秋月亮的图片

思考:每个月的农历十五都有圆月,为什么把中秋节放在每年的八月十五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说说你的想法,在书上找找答案。

5、小结: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分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空气中水汽较少,透明度较好,月亮便显得特别明亮。又因为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6、中秋早知道。

(1)指导学生学会查阅日历,了解今年中秋节的具体时间。

①小组合作:查一查今年的中秋节。

②了解公历与农历的区别,并在日历上加以辨认。告诉学生:中秋节指的是农历,与每年公历的日期都不一样。

③查看日历,将日历中上下日期对应起来,找到今年的中秋节是公历的几月

几号。(公历:10月6日)

(2)说说两个特殊的日子。

师:今年的中秋节是10月6日,正好在国庆长假中。2002年的中秋节正好是10月1日,还记得是怎么过的吗2005年的中秋节是9月18日,你知道9月18日是一个怎样的日子

媒体出示:勿忘国耻

学生讨论交流。

读中国诗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其欢快活泼的情绪,学习舞蹈《大中国》。

1、创编不同方位的挥舞彩条动作,能按照音乐的节奏表演。

2、注意自己的彩条不与同伴的相互缠绕。

活动准备

磁带,录音机。幼儿人手两根皱纹纸彩条。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舞蹈《大中国》,感受乐曲的风格。

1、你听到了什么?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呢?你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吗?

2、使幼儿知道音乐歌曲的名字叫《大中国》。

二、教师出示彩条,幼儿创编彩条挥舞的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彩条挥舞动作。

教师:这是什么呀?你们觉得用彩条可以怎么跟着音乐跳舞?

2、教师示范表演舞蹈,幼儿感受音乐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师:你们仔细看看,老师跳的舞蹈中用了哪些动作?

三、初步学习舞蹈动作,感受乐曲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