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读中国诗教案优秀7篇.docx
文件大小:32.81 KB
总页数:3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1.42万字
文档摘要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读中国诗教案优秀7篇

教案实施前,教师应确保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与调试,教案中融入多媒体资源,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读中国诗教案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读中国诗教案篇1

组织形式

亲子活动

活动名称

月儿圆,中秋乐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意义,感受节日的气氛。

2、体验和同伴、家长一起表演、品尝月饼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每位幼儿带一些月饼及其他食物。

2、发邀请书,邀请家长参加活动。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月饼和很多好吃的食品,还请来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你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为什么在中秋节要吃月饼呢?引导幼儿自由谈一谈。

2、节目表演。

师: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都来到了幼儿园,和我们一起过中秋节,你们快乐吗?让我们为他们表演一些节目吧!

3、品尝月饼。

大家一起品尝月饼。鼓励幼儿相互介绍月饼的形状、味道等,并鼓励他们相互赠送月饼。

读中国诗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文体知识。

2.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3.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

4.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

1.默读,圈点勾画。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古代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体会说明文的准确严谨和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的治学严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概括、筛选信息,明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中国石拱桥。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本文由一般到特殊、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以及从先到后的时间顺序,体会作者的说明技巧。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圈点勾画法和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教师在关键处和难点要给予及时点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刚刚学习说明文,所以本文的学习贵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逐步体会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而不是教师强行灌输。

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重视总结提升。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几个关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两段针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方式的文字表述(一为描写,一为说明),请同学体会、比较,谈差异。

2.教师小结,引出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设计意图】为后面说明文的学习做铺垫,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文体差异。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侧重于抒发作者感情,语言比较生动而形象,而说明文则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目的是介绍知识,语言往往比较平实、简洁。

(二)说明文文体知识简介

简要介绍说明文文本知识。(见ppt课件)

《设计意图】本单元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初次正式介绍说明文,本文也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所以,在开始学习时要给一些必要的补充知识。

(三)整体感知

1.明确文章说明对象。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否可以把题目改为以下之一?为什么?

候选题目:石拱桥、中国古代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赵州桥和卢沟桥。

(2)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3)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行文由拱桥,然后到石拱桥,第三段开始进入文章正题──中国石拱桥的介绍;文章只是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突出特点,目的并不是为了介绍这两座桥。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这是个名词性偏正短语,其核心词语是桥,它的基本作用是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桥字前面有三个修饰语。中国明确了区域,石限定了其材质,拱明确了桥的形态。

小结全文框架结构,如下:

石拱桥:(1~(2)

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9)

当代发展(10)

《设计意图】本文内容丰富,通过题目改换和拆解这两种形式,首先,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同时顺便复习之前学过的短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其次,在明确说明对象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全文内容,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内容,各段之间关系,这就完成了整体感知全文,梳理文章框架结构的工作。

2.概括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1)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你是怎么得出的结论?

(2)学生默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