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学档案馆整理部工作制度?.doc
文件大小:26.94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2.37千字
文档摘要

大学档案馆整理部工作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大学档案馆整理部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确保档案整理工作的高效、准确、有序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资源,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大学档案馆整理部全体工作人员。

三、职责分工

1.整理部主任

-全面负责整理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

-协调与档案馆其他部门以及校内各单位的工作关系,保障档案整理工作顺利开展。

-对重要档案整理项目进行指导和审核,确保整理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负责整理部人员的工作安排、考核评价和培训发展,提高团队整体业务水平。

2.档案整理人员

-按照档案整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各类档案进行分类、编号、编目、装订等具体整理工作。

-对档案进行初步的真伪、完整性和准确性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或人员反馈并协助解决。

-做好档案整理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和统计工作,如档案数量、整理进度等,并定期向整理部主任汇报。

-负责整理工作场所的设备维护和环境卫生,确保整理工作环境符合档案保管要求。

四、工作流程

1.档案接收

-整理部接收校内各单位移交的档案时,应依据移交清单进行认真清点和核对,检查档案的数量、完整性和质量等情况。

-对于不符合移交要求的档案,应及时与移交单位沟通,明确需要补充或整改的内容,待整改合格后重新办理接收手续。

-完成档案接收后,双方在移交清单上签字确认,接收的档案应及时进行登记入库。

2.档案整理准备

-整理人员根据档案的来源、形成时间、内容等因素,确定档案的整理方案,包括分类方法、编号规则、编目格式等。

-准备好档案整理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装订机、文件夹、标签、电脑等,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对整理工作场地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环境整洁、安全,有利于档案整理工作的开展。

3.档案分类与编号

-按照既定的分类方案,将档案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文书档案、科研档案、教学档案等,并进一步细分二级、三级类目。

-为每一类档案编制唯一的编号,编号应遵循系统性、稳定性和唯一性原则,便于档案的管理和查找。

4.档案编目

-对每份档案进行详细编目,编目内容应包括档案编号、名称、日期、来源、保管期限等关键信息。

-编目信息应准确无误地录入档案管理系统,同时制作纸质编目清单,以备查阅和核对。

5.档案装订与数字化处理

-对于需要装订的档案,应按照规定的装订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装订牢固、整齐,便于长期保存。

-根据档案馆的数字化工作安排,对部分重要或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处理,形成电子档案。扫描图像应清晰、完整,并与纸质档案建立一一对应的关联关系。

6.档案上架与存储

-整理好的档案应按照分类和编号顺序,整齐上架存放,存储环境应符合档案保管的温湿度、防火、防潮、防虫等要求。

-建立档案存储位置索引,方便快速查找和调阅档案。同时,定期对档案存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完整。

五、质量控制

1.整理人员自查

整理人员在完成每份档案的整理工作后,应进行自我检查,确保档案分类准确、编号无误、编目信息完整准确、装订规范等。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

2.交叉互查

定期组织整理人员之间进行交叉互查,互相检查整理工作的质量,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互查结果应记录在案,作为工作质量考核的依据之一。

3.主任抽检

整理部主任应定期对整理好的档案进行抽检,抽检比例不低于整理档案总量的[X]%。抽检内容包括档案整理的各个环节,如分类、编号、编目、装订等是否符合要求。对于抽检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通知相关整理人员进行整改,并跟踪整改情况。

4.质量反馈与改进

建立质量反馈机制,整理人员、互查人员和主任在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整理部全体人员,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档案整理工作质量。

六、安全保密

1.档案整理工作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防盗设备等,确保档案整理过程中的安全。

2.整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擅自泄露档案内容和整理工作中涉及的机密信息。对档案整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文件和资料,应进行妥善处理,防止信息泄露。

3.数字化处理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数据安全措施,如数据备份、加密存储等,防止电子档案数据丢失或被篡改。

七、培训与学习

1.整理部应定期组织内部培训,邀请档案管理专家或经验丰富的同事进行业务培训,内容包括档案整理的新规范、新技术、新方法等,不断提高整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2.鼓励整理人员参加外部培训、学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