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湖北神农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文件大小:2.08 MB
总页数:148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7.52万字
文档摘要

2025年湖北神农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其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共35题)

1、据报导,美国宇航局的“雨燕”卫星日前观测到一个距地球约131亿光年的天体。该天体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的6.4亿年,是迄今人类观测到的距离地球最遥远的天体。

此次观测到的最遥远天体其实是一种伽马射线暴。美国宇航局“雨燕”观测卫星最早于2009年4月23日观测到这一伽马暴。该伽马暴也因此被命名为“GRB090423”。天文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该伽马暴大约距离地球131亿光年。美国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科学家伊多·伯杰是双子星北座望远镜观测小组的成员,据伊多·伯杰介绍,“这是距离地球最远的伽马暴,同时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宇宙中所发现的最遥远天体。”

为了计算090423伽马暴与地球的距离,天文学家们首先通过膨胀空间方法测量了该伽马暴的光线所延伸的距离以及变红的程度。通过测量发现,该伽马暴红移值大约为8.2,比此前发现的所有伽马暴的距离都要远。此前的红移值记录仅为6.7。如此远距离的伽马暴也意味着,这颗已经死亡的恒星应该是自所谓的“重新电离时期”以来最早的天体。据了解,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一种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现象。伽马射线是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是比X射线能量还高的一种辐射,它的能量非常高,能够消灭临近星体上的任何生命。在离地球6000光年范围内的任何伽马射线暴都能够摧毁臭氧层,从而破坏地球。忽略掉其金属粒子的特性,这种毁灭每10亿年就有可能发生,但可能是银河系中的高金属含量使得地球受到保护。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天文学家约叔亚·布鲁姆认为,“对于天文学来说,这是一起分水岭事件。如果天文学家能够发现更多更远距离的伽马暴,他们或许可以通过光谱测定宇宙是如何快速变化的以及变化的原因。”要想绘制并形成早期宇宙的结构图,必须要首先发现更多更遥远的伽马暴或其他爆炸事件。然而,这一过程进展较为缓慢。“雨燕”卫星迄今已经发现了120个可测距离的爆炸事件。不过包括090423伽马暴在内,仅有三个是引爆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第一个十亿年之内。主要原因在于宇宙形成最早期,恒星光线的频率不高,通常无法形成像伽马暴那样的爆炸事件。

此外,直到最近红外探测器的敏感度才足以测量更为遥远而短暂的伽马暴余辉。在多年的运行中,“雨燕”卫星先后共10次捕捉到以极快角速度运行的伽马射线暴,其中,最短的伽马射线暴只持续了50毫秒。据估计,伽马射线暴每年约有100次左右。科学家们表示,由这些观测数据得出,短期伽马射线暴的产生不同于长期伽马射线暴。虽然在这两个过程中都有黑洞的诞生,但短期伽马射线暴比较接近于两颗中子星合并的模型,而长期伽马射线暴则比较符合恒星灭亡的过程。

(1)、测量发现伽马暴红移值大约为8.2,说明它(??)。

??A:是一颗已经死亡了的恒星

??B:是一种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

??C:是“重新电离时期”后的已知最早天体

??D:正处于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最高峰阶段

正确答案选项:C

解析:由文章第三段“该伽马暴红移值大约为8.2······如此远距离的伽马暴也意味着······是自所谓的‘重新电离时期’以来最早的天体”可知,C项为正确选项。

A、B、D项均不是通过红移值得出的结论。

故本题选C。

【文段出处】《美国宇航局“雨燕”卫星观测到最遥远的天体》

?

2、郑板桥画竹绝非凭空臆造、灵感所至,而是长期潜心观察、细致体味的结果。郑板桥观察生活,不是________:相反,他是极为细致且有一定深度的。他观察竹子,不仅正面看,而且侧面看:不仅在日光下看,而且在月影下看:不仅直接看,而且间接从粉墙纸窗上看其映像,来体味其诗情画意。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蹴而就

??B:走马观花

??C:天马行空

??D:浅尝辄止

正确答案选项:B

解析:由“相反”可知,横线处的成语与后文的“他是极为细致且有一定深度的”形成相反相对的关系,即横线的成语应体现“观察不细致且没有深度”之意。

辨析选项。A项“一蹴而就”指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不符合文意,故排除。B项“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符合文意。C项“天马行空”比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多用在评价写作、绘画和书法等方面),不符合文意,故排除。D项“浅尝辄止”指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未体现观察不细致,故排除。

故本题选B。

?

?

3、创作离不开生活,要深入________少数民族传统,就要进一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________的土地上搜集素材、激发灵感、获取源泉。

依次填入画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