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概况
近年来,受政策驱动、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中国生猪养殖集中度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导致行业具有较大的周期波动性。
猪肉是中国居民主要的肉类食品来源,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刚性,生猪养殖行业下游需求量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中国猪肉产量稳居各畜产品之首,无论是产量还是产值均占畜禽养殖行业的50%以上,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1.51万亿元。
近年来,受产业政策与环保政策的驱动、非洲猪瘟的影响,中国生猪养殖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2024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CR20的主要上市公司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的比重虽由上年的24.59%上升至27.63%,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行业内仍存在大量中小养殖户,产能上下波动随意性强,导致生猪养殖行业具有较大的周期波动性。
二、生猪产能与产量分析
中国生猪产业能繁母猪存栏量在经历2020年至2021年二季度的快速增长后,自2021年下半年起波动下降,2025年一季度末处于合理水平;2021至2023年生猪出栏量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下降,2024年行业产能出清成果显现,生猪出栏量有所下降。
生猪的供需错配形成猪价的周期波动,通常每轮猪周期持续时间在4年左右,受多重因素影响,各轮周期中猪价波动幅度不同,部分情况下周期运行时间可能被拉长。在猪周期运行逻辑中,能繁母猪存栏量是先行指标,后备母猪仔培育为能繁母猪约需4个月,能繁母猪受孕分娩约需114天,仔猪育肥至出栏约需6个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决定了未来10~12个月生猪出栏量,从而影响市场生猪供应。
自2002年至2018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经历了4轮明显的周期,自2018年开
始的第5轮猪周期受非洲猪瘟疫情及保供措施快速扩张产能影响,较之前几轮波动更
为剧烈。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8-2021年末,中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分别为3205万头、2036万头、4161万头和4329万头。受2018年生猪养殖景气度低叠加非洲猪瘟、养户加速出栏减少补栏影响,2019年生猪产能下降。2020年末在行业高景气度带动下能繁母猪存栏量较上年末大幅增长,已超2015-2017年间的平均水平;在高猪价的拉动下,2020年能繁母猪中的三元母猪占比较高,考虑到三元母猪繁殖能力下降20%~50%,折合后能繁母猪的实际产能恢复低于预期。2021年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增加,截至2021年6月末,中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564万头,达到本轮
周期峰值;截至2021年7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增长21个月至峰值的4541万头后的迎来首次下降,本轮周期结束。2022年一季度,随着猪价下行,农户养殖意愿减弱,能繁母猪存栏量有所下降,2022年4月末降至全年底部4177万头;随着下半
年猪价回升,农户补栏意愿增强,截至2022年末,能繁母猪存栏量增至4390万头。
以正常年份全国猪肉产量在5500万吨时的生产数据为参照,农业农村部于2024年3月设定的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约为3900万头;2023年以来,生猪供给过剩,猪价下跌,养殖户补栏意愿下降叠加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能繁母猪存栏量呈下降趋势,2023年底为4142万头,至2024年4月末降至3986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
102.21%,已进入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正常保有量的92%~105%)。此后能繁母猪存栏量缓慢回升,截至2025年3月底,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39万头,仍在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内。
出栏生猪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8-2021年,中国生猪出栏头数先降后升,分别为6.94亿头、5.44亿头、5.27亿头和6.71亿头。其中2019年同比下降21.61%,主要系能繁母猪存栏减少叠加非洲猪瘟影响所致;受非洲猪瘟影响、能繁母猪产能恢复不及预期、三元母猪留种及二次育肥等因素累积影响,2020年生猪出栏量达到第5轮周期低点,2021年生猪出栏量实现反弹。2022-2023年,由于前期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高位,且本轮周期中养殖效率提升,生猪产能虽持续出清整理,出栏量仍持续增加,但增速有所下降,分别为7.00亿头和7.27亿头。2024年4月,随
着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2021年6月以来的最低点,行业出清成果初现。2024年,中国生猪出栏量7.03亿头,同比下降3.30%。2025年一季度,生猪出栏量为1.95亿头,同比变化不大。
资料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图表2.1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