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学学生发展指导考核制度?.doc
文件大小:27.28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3.2千字
文档摘要

大学学生发展指导考核制度?

一、目的

为全面、科学、客观地评估大学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成效,规范指导流程,提高指导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考核制度。

二、考核原则

1.科学性原则:考核指标体系和方法应基于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特点,确保考核结果真实反映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水平。

2.全面性原则:涵盖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学业指导、职业规划指导、心理健康指导、综合素质提升等。

3.客观性原则:考核过程和结果应依据客观事实和数据,避免主观随意性,确保公平公正。

4.发展性原则:注重对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动工作不断优化。

三、考核对象

1.学生发展指导教师:包括专职从事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教师以及承担相关指导任务的兼职教师。

2.学生发展指导部门:负责统筹、组织和实施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相关职能部门,如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教务处、学工部等。

四、考核内容

1.学生发展指导教师考核内容

-指导计划与方案:是否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制定详细、合理的个人指导计划与方案,明确指导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

-指导过程

-指导次数与时长:是否按照规定的指导频率和时长,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服务。

-指导记录:是否完整、准确地记录每次指导的内容、学生反馈、问题与建议等信息。

-指导方式多样性:是否运用多种指导方式,如面对面辅导、线上交流、小组讨论、实践指导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指导效果

-学生学业成绩提升:所指导学生在学业成绩、课程学习效果等方面是否有明显进步。

-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在思想道德、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发展情况。

-学生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指导教师工作态度、指导方法和指导效果的满意度。

-专业能力与自我提升:是否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指导技能;是否开展相关研究,总结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经验和成果。

2.学生发展指导部门考核内容

-制度建设与规划:是否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确保有效实施。

-资源整合与配置:是否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为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提供充足的经费、场地、设备等支持;是否合理调配人员,确保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工作组织与协调

-指导活动组织:是否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生发展指导活动,如学术讲座、职业规划大赛、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等。

-部门协作:是否与其他部门(如教学部门、后勤部门等)密切配合,形成协同育人的工作格局。

-工作成效

-学生发展水平提升:通过对学生整体学业成绩、就业质量、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评估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促进作用。

-社会影响力:学校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如是否获得相关荣誉、媒体报道等。

-校内反馈评价:收集校内师生对学生发展指导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其对部门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五、考核方式

1.学生发展指导教师考核方式

-自我评价:教师本人根据考核内容,对自己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自我评价,撰写自我评价报告。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在线评价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指导教师的评价意见,学生评价结果占考核总分的一定比例。

-同行评价:组织从事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同行教师,对被考核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评价,重点评价指导方法、工作态度、指导效果等方面。

-领导评价:由学生发展指导部门负责人、学院领导等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主要从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团队协作能力、对部门整体工作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考量。

-材料审核:考核小组对教师提交的指导计划、指导记录、学生成果等相关材料进行审核,核实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学生发展指导部门考核方式

-部门自评:学生发展指导部门根据考核内容,对本部门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自评,撰写自评报告,提供相关支撑材料。

-师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校内师生对学生发展指导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师生评价结果占考核总分的一定比例。

-数据统计分析:收集与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相关的数据,如学生学业成绩、就业数据、综合素质测评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以客观反映部门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