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民宗宣传月活动方案.docx
文件大小:504.79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2.02千字
文档摘要

PAGE2

一、活动主题

“民族团结一家亲,宗教和谐共繁荣”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宗宣传月活动,增强全体师生对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了解和认识,提高民族团结意识,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促进各民族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活动时间

[具体活动开展月份]

四、参与人员

全体师生

五、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启动仪式(活动月第1周周一)

国旗下讲话

在周一升旗仪式上,安排一位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讲话,以“民族团结一家亲,宗教和谐共繁荣”为主题,阐述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重要意义,向全体师生发出积极参与民宗宣传月活动的倡议。讲话结束后,全体师生共同宣读民族团结誓词,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设置宣传展板

在校园内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如教学楼前、食堂门口等地设置宣传展板。展板内容包括我国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解读、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介绍、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事迹以及宗教和谐的相关案例等。展板设计要图文并茂,色彩鲜艳,吸引师生驻足观看。

(二)主题班会(活动月第1周周二至周五)

组织开展主题班会

各班级在周二至周五期间,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宗教和谐共繁荣”主题班会。班主任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通过播放视频、讲解图片、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认识到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重要性。

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

在班会上,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如民族文化知识竞赛、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民族歌曲演唱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知识讲座(活动月第2周周三)

邀请当地民族宗教事务部门的专家或学者到学校举办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讲座。讲座内容包括我国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意义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讲座结束后,设置互动环节,师生可以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专家提问,专家进行现场解答。

(四)征文比赛(活动月第2周周四至第3周周五)

发布征文通知

在校园内发布征文比赛通知,明确征文主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宗教和谐共繁荣”,征文要求围绕活动主题,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表达对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理解和认识,体裁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组织评选与表彰

成立征文评选小组,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在校园内进行公示。对获奖学生进行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并选取部分优秀作品在校园广播中进行朗诵,在校园宣传栏中进行展示。

(五)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月第4周周一至周五)

组织参观民族文化博物馆

组织学生分批参观当地的民族文化博物馆,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直观地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传统技艺等,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参观过程中,安排专业讲解员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

开展社区宣传活动

组织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学生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讲解政策法规等方式,向社区居民宣传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重要意义,提高社区居民对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知晓率。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志愿者进行交流分享,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六、活动宣传

校园广播

在活动期间,利用校园广播每天定时播放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相关内容,如政策解读、民族团结小故事、宗教和谐案例等,让师生在课间休息时也能随时了解活动信息。

校园网和微信公众号

在校园网和微信公众号上开设民宗宣传月活动专栏,及时发布活动通知、活动进展情况、活动成果等信息,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活动的精彩瞬间,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同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线上互动,分享自己对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认识和感悟。

七、活动预算

宣传展板制作费用:[X]元

专家讲座费用:[X]元

征文比赛奖品费用:[X]元

参观民族文化博物馆交通费用:[X]元

社区宣传活动资料印刷费用:[X]元

其他费用(如音响设备租赁、活动道具等):[X]元

总预算:[X]元

八、活动要求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各部门、各班级要充分认识开展民宗宣传月活动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精心组织实施。要结合实际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广泛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的重要意义,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要鼓励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活动,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注重实效,确保安全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活动的实效性,确保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真正达到增强师生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目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活动安全,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确保活动安全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