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供销社财务工作计划
一、工作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持续推进,市供销社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承担着愈发重要的责任。财务管理作为供销社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各项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为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供销社改革发展大局,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度财务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一)规范财务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财务法律法规、财经纪律以及供销社系统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工作合法合规、流程规范。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完善财务审批流程,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杜绝财务违规行为。
(二)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合理安排资金,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资金预算管理,确保资金收支平衡,保障供销社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高资金收益,增强供销社的经济实力。
(三)强化财务分析与决策支持
充分发挥财务数据的价值,定期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财务信息。通过财务分析,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助力供销社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经济效益。
(四)加强财务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财务队伍。加强财务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财务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强预算管理
1.科学编制预算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部门需深入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结合本年度业务发展目标、工作计划和市场形势,对各项收支进行全面、细致的预测。财务部门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指导各部门科学合理地编制部门预算,确保预算数据真实、准确、完整。采用零基预算与滚动预算相结合的方法,打破以往预算编制的固有模式,对每个预算项目进行重新评估和审核,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严格预算执行
建立健全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将预算执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预算安排开展业务活动,不得随意调整预算项目和金额。财务部门要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定期对预算执行进度和执行效果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于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的,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强化预算考核
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定期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对预算执行较好的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预算执行不力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其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通过预算考核,强化各部门的预算意识,提高预算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优化资金管理
1.加强资金收支管理
严格按照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收支流程。加强对资金收入的管理,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账,严禁坐支现金。加强对资金支出的审核,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确保资金支出合理、合规、合法。建立资金收支台账,实时掌握资金收支动态,定期对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盘点和核对,确保账实相符。
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合理安排资金使用顺序,优先保障重点业务、重点项目和民生领域的资金需求。加强对资金使用的跟踪和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防止资金挪用和浪费。积极探索资金统筹使用的有效方式,提高资金的集中管理和调配能力,充分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优化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防范资金风险
建立健全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对资金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加强对大额资金支付的管理,严格执行大额资金支付审批制度,确保资金支付安全。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应收账款台账,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清理和催收,降低坏账风险。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和清查,及时处理积压存货,降低存货资金占用成本。
(三)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1.修订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最新的财务法律法规、财经政策以及供销社系统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修订。重点完善财务审批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财务报销制度等,确保财务管理制度与实际工作需求相适应,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2.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
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建立健全财务岗位责任制,明确各财务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加强对财务印章、票据、凭证等的管理,建立严格的领用、使用、保管和核销制度。加强对财务信息系统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用户权限管理制度,确保财务信息安全。定期对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
3.加强制度执行与监督
加强对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