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年度医院财务组工作计划.docx
文件大小:16.84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4.19千字
文档摘要

年度医院财务组工作计划

一、工作背景与总体目标

(一)工作背景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全面推进,医院运营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医院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亟待提升,以保障医院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财务组作为医院运营管理的核心部门,承担着预算编制与执行、成本核算、资金管理、财务分析等重要职能,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益。

(二)总体目标

本年度财务组工作将以医院战略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保障医院资金安全、优化资源配置为核心目标。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深化成本控制,加强财务分析与风险防范,为医院的医疗服务、科研教学、学科建设等工作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助力医院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主要工作任务与措施

(一)全面预算管理

1.预算编制

时间安排:于上一年度10月启动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工作,成立由财务组牵头,各科室负责人参与的预算编制小组。

编制流程:首先,向各科室下发预算编制通知及相关表格,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方法和要求;其次,各科室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求,编制本科室收入、支出预算草案;然后,财务组对各科室预算草案进行汇总、审核,与科室沟通协调,对不合理部分提出调整建议;最后,形成医院整体预算方案,提交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执行。

编制要求:预算编制需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收入预算要充分考虑医疗服务量增长、收费政策调整等因素,支出预算要严格按照医院成本控制目标和业务需求进行细化,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预算执行与监控

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每月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实际执行数据与预算数据的差异,形成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对于预算执行偏差较大的科室,及时进行预警,并要求科室说明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的,需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对于新增的重大项目支出,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成本效益分析,经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方可纳入预算调整范围。

3.预算考核

制定预算考核办法,将预算执行情况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体系。考核指标包括预算执行率、预算调整率、成本控制目标完成情况等。

每季度对科室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分,年终根据季度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对预算执行情况良好的科室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预算执行不力的科室进行通报批评,并督促其改进。

(二)成本核算与控制

1.完善成本核算体系

进一步细化成本核算单元,将成本核算范围覆盖到医院所有科室、医疗项目和病种。建立以科室为基本核算单元,以医疗项目和病种为辅助核算单元的多层次成本核算体系。

规范成本核算流程,明确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方法和标准。对于直接成本,直接计入相应的核算单元;对于间接成本,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进行分摊,确保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加强成本控制

人力成本控制:结合医院业务发展需求和人员编制标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避免人员冗余。加强绩效考核,建立与工作绩效挂钩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

物资成本控制: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实行集中采购、批量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加强物资库存管理,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合理控制库存水平,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

能耗成本控制: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加强对水电、燃气等能源消耗的管理。建立能源消耗统计分析制度,定期分析能源消耗情况,找出节能潜力点,制定节能措施并组织实施。

3.开展成本分析与评价

定期开展成本分析工作,分析成本构成、成本变动趋势以及成本控制效果。通过与同行业先进医院进行成本对比分析,找出医院成本管理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建立成本效益评价体系,对医院的医疗项目、科室、病种等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为医院的资源配置、医疗服务定价、学科建设等决策提供依据。

(三)资金管理

1.资金筹集与调配

合理安排资金筹集渠道,确保医院运营资金需求。积极争取财政补助资金,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财政政策动态,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优化资金调配,根据医院业务发展需求和资金使用计划,合理安排资金在医疗服务、设备购置、基本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加强资金的统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2.资金安全管理

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严格遵守现金管理、银行结算等相关规定。加强对资金收支业务的审批和审核,确保资金收支合法合规。

定期对银行账户进行清理和核对,加强对银行预留印鉴、支票等重要物品的管理,防止资金被盗用或挪用。建立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对资金流动性风险、支付风险等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资金安全隐患。

3.应收账款管理

加强医疗应收款管理,建立健全应收款管理制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