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
PAGE1
优秀教师故事事迹范文
三尺讲台,是岁月雕琢的舞台;半截粉笔,写满智慧的印记。某某中学的教师们以脊梁为柱,撑起教育的苍穹;用晨昏作伴,点亮知识的星火。在成长的渡口,他们以匠心为楫,为万千学子摆渡灵魂的航程。这是一群执着的教育守望者——他们以赤子之心熔铸师魂,用奋进之姿诠释担当。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充分展现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激励全体师生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创建教育振兴示范县,贡献成中力量;某某中学特推出《师者匠心》优秀教师风采展示系列报道,让我们共同见证,那些在时光深处静静绽放的师者芳华,如何汇聚成推动学校发展的磅礴力量。
马某某,中小学高级教师,2008年从基层学区启程,2017年扎根某某中学,20年如一日以班主任身份守护着九年级学子的成长,用一支粉笔、两袖清风,在平凡的讲台上书写着不凡的教育答卷。
从某某学区的乡村课堂到某某中学的毕业班讲台,马某某始终把“做学习型教师”刻进职业信仰。他常说:“课标是根,学生是本,要让孩子在课堂上‘活’起来,教师得先‘深’下去。”备课时,他的教案本上总密密麻麻记着学生易错的知识点、生活里的数学案例,甚至标注着不同性格学生的接受节奏;为让抽象的几何题“看得见”,他翻遍网络资源制作动态课件,用动画演示辅助线如何“生长”;为摸清学生底数,他坚持每周批改两次作业,用不同颜色笔标注进步与问题——20本泛黄的备课本、数百节打磨到分钟级的数学课,让枯燥的公式定理变成了“能解生活题的钥匙”。
2019年、2022年,他带班级的中考数学成绩连续两次摘得全县一等奖;2022年,他更获评“某某市初中教育质量先进个人”。面对荣誉,他总说:“成绩是学生的,我只是帮他们把潜力‘唤醒’了。”
“教育不是雕刻,是唤醒。”马某某的班主任工作手册扉页写着这句话。20年班主任生涯,他把“爱心、信心、耐心”织成网,兜住每个孩子的成长。
班上曾有个叫张普的男孩:1米8的大个子,上课睡觉、课间起哄,父亲管不住,老师避着走。马某某却主动“贴”上去——第一次谈话,男孩梗着脖子不说话;第二次,他搬着凳子坐到男孩身边:“我小时候也调皮过,后来发现,能管好自己的人才有本事管别人。”第三次,他翻出男孩小学时的奖状:“你看,你曾经也是‘小标兵’,现在只是暂时迷了路。”
为帮男孩找回自信,马某某刻意创造“闪光点”:运动会让他当旗手,劳动课表扬他搬水桶最卖力,默写进步时在全班鼓掌……更难的是家访——张普父亲常年在外打工,马某某每月打电话沟通,周末带着文具去家里看他,和他一起做饭、聊天。慢慢的,男孩开始帮同学修桌椅、主动整理图书角,中考时以665分考入高中。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给马某某发消息:“老师,我现在知道,读书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自己能站得更直。”
马某某的荣誉册里写满“优秀班主任”“县级统考获奖”“园丁奖”;而他的手机相册里,存着更多“无形的勋章”:毕业生发来的大学录取通知截图、过年时学生寄来的手写贺卡、家长群里那句“孩子遇到您,是我们最大的福气”。
“20年,我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可他们教会我的更多。”马某某说,“教育是慢的艺术,急不得;但教育又是急的事业,等不起。”如今,作为九年级级主任,他仍坚持每天早到校半小时,陪学生晨读;作为数学老师,他依然会在课后留在教室,给基础弱的孩子“开小灶”。
晨光里,马某某的身影与黑板上的数学公式重叠;暮色中,他的脚步与学生的欢笑声交织。20载春秋,他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师者”的重量——不是站在高处的引领,而是蹲下来的陪伴;不是灌输知识的“填鸭”,而是点燃心灯的“点火人”。
“我愿做一辈子的‘摆渡人’,把每个孩子送到更辽阔的远方。”马某某说这话时,眼里有光,那是教育者最本真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