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多学科视野下的班级管理思想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目录/Contents010203管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组织行为学视野下的班级管理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管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01一、管理思想的演进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12社会人时代现代管理思想34始于18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也习惯称之为前科学管理理论阶段。从20世纪初到30年代,这一阶段是管理理论最初形成阶段。诞生于科学管理时代后期,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引起了更多的关注。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早期管理思想法律成为国家管理的重要工具。(汉谟拉比法典)中央集权式的管理制度。(古埃及、古罗马)利用宗教来控制人和管理国家。(希伯来人)在工程和军事管理方面表现出高超的组织管理能力。(金字塔、罗马军队)管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一)早期管理思想管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美国)科学管理理论大师泰勒被誉为“车床前的工人”,他研究侧重于车间管理,针对工人磨洋工,确定了“合理的工作量”,从而形成了真正科学管理思想。其管理哲学:重新设定管理目的、对待剩余态度的转变、劳资关系的调整、工作与生活观念的转型、态度的转变。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法国)以企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被誉为“办公桌前的总经理”。经营的六项职能: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管理的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德国)“理想的行政集权制理论”,这样的行政组织有以下七个特点:确定的组织目标、明确的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人员的考评和教育、职业管理人员、遵守规则和纪律、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二)科学管理时代管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三)社会人时代“社会人”的诞生于科学管理时代后期,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其主导思想是员工满意度和生产率取决于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上司之间良好的社会交往和互助。其基本要点是: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企业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提高其士气。“霍桑实验”则标志着“社会人”时代的到来。管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四)现代管理思想自20世纪40年代后期,相继出现了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系统理论。到20世纪70年代又出现了协同论、突变论、耗散结构的“新三论”,这些都为现代管理理论奠定了新的方法论基础。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有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数量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企业文化学派等。管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木桶理论人本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坎特法则肥皂水效应Y理论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都应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他们不是单纯地追求金钱收入;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以感情为标准;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和周围人的关系。尊重员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只有员工的私人身份受到了尊重,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被重视,被激励,工作才会真正发自内心。批评夹在赞美中,减轻伤害的同时,也能有效的激励和鼓舞他人。只要启发内因,实行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就能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统一起来的最理想状态。管理学理论二、班级管理中常用管理学理论木桶理论人本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坎特效应肥皂水效应Y理论设身处地,关注特殊学生;善用激励,增加学生自信。班级管理中需要的是教师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特质。通过定量管理与量化目标进行考核,来刺激小组成员的主动性。管理着眼点应多放在“短板”,即改变存在不足的学生;班级纪律的制订应当把握原则、松紧有度。小组成员双向选择自愿组合。(一个人直接领导和管理的人数界限是4到8人。)批评夹在赞美中,将对他人的批评夹裹在前后肯定的话语之中,减少批评的负面效应,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对自己的批评,以赞美的形式巧妙地取代批评。管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三、管理学理论的实际运用组织行为学视野下的班级管理02一、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社会时代(一)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其针对普遍的人性特征,假设了人的内心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