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发布了一些关于山药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山药的生
产、等级、质量要求、检验方法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但大多是针对普
通怀山药,对于温县铁棍山药这一特定品种的针对性和细化程度不足
,在内容的完整性和市场适应性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温县铁棍山药具有独特的“铁锈斑、粉性足、干绵甜”品质。目
前市场上铁棍山药产品鱼龙混杂,部分非温县产地的山药以次充好,
冒充温县铁棍山药销售,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和
温县铁棍山药的品牌声誉。
温县铁棍山药登记面积2066.7公顷(约3.1万亩),常年鲜品年
产量稳定在3.8万吨左右,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缺乏统一标准导致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推动
产业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旨在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温县铁棍山药质量标准,明确温
县铁棍山药的产品分类、质量指标、检验方法、包装标识等内容,为
温县铁棍山药的生产、加工、销售和监管提供依据。
参考现有山药、温县山药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温县铁棍
山药的实际生产情况和多年积累的种植、加工经验,确保标准的技术
内容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能够有效指导生产实践。
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温县铁棍山药的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
本,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和企业经济效益。同时,标准的
实施有助于规范市场,促进公平竞争,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本标准温县铁棍山药鲜品的术语和定义、产地范围、种植环境、
栽培、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温县铁棍山药鲜品。
在编制本标准的过程中,对温县铁棍山药鲜品的现状、山药相关标
准进行了广泛调研和研究,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了解了温县
市监局及温县铁棍山药各企业对产品质量验收的需求和意见。
编制组向河南省标准化协会提出立项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正式立
项。
编制组向河南省标准化协会提出立项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正式立
项,并对草案内容进行讨论沟通过,2025年5月22日形成征求意见稿。
a、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
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制。
b、科学性原则:标准的内容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能
够准确反映温县铁棍山药鲜品的要求。
c、适用性原则:标准应充分考虑温县铁棍山药鲜品的特点,具
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d、协调性原则:标准应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相协调
,避免出现矛盾和冲突。
e、前瞻性原则:标准应适当考虑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
前瞻性,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依据主要包括《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5009.8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GB
5009.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GB/T
5009.38蔬菜、水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105黄瓜
中百菌清残留量的测定》、《GB5009.1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
中氨基酸的测定按》、《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
险管控标准(试行)》、《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中
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等。
市场存在非温县产区产品冒充、“以次充好”等问题。标准通
过明确产地范围、细化感官特征,为市场真伪鉴别提供依据,遏制
假冒伪劣。温县铁棍山药鲜品种植分散导致品质参差不齐,标准通
过规范产地范围、分级、储运条件和包装标识,降低损耗率。提升
产业规模化效益。
1、产地范围与种植环境
明确东经112°51′14″至113°13′33″、北纬34°49′47″至
35°03′32″的温县全域范围,覆盖5镇2乡4街道。基于温县农业农
村局近5年实测数据,土壤pH值7.68、有机质16.21g/kg,年平均气温
14.2℃~14.8℃等,符合GB15618二级土壤标准。
2、质量要求
分级指标:按长度划分为特级、优级、一级,依据温县铁棍山药
鲜品产区样本实测长度分布。
感官特征:“表皮铁锈斑、熟食干面甘甜”等,源自消费者认可
的特征及GB/T20351-2006对铁棍山药的特性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