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u
w
e
n
j
i
a
o
x
u
e语文教学
教学一线
为什么不改为“大叶荷”?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札记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中部王义刚
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有同学提经过短暂的讨论,几个同学先后发表了看法,
出一个问题:既然课文(人教版必修1)注释说其中邱文杰同学说:“我刚看到这个题目时,还
诗人的保姆是大叶荷村人,当地人也叫她“大以为是一首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再一读,
叶荷”,而“大堰河”只是金华方言中“大叶荷”才知道是写诗人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诗人爱
的谐音,课文开头也说“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他的乳母,因为乳母给了他亲生父母没有给过
村庄的名字”,那这首诗的题目为什么不改为的爱,让他体会到了什么叫‘血浓于水’(我的
“大叶荷———我的保姆”?纠正:是“血浓于水”还是“爱浓于血”?),而“大
就此问题,我与学生展开了即兴讨论。有堰河”正给我一种滔滔不绝的大河的感觉,就
学生认为,“大叶荷”太土气,不如“大堰河”好像乳母的爱。而且‘堰’还有拦河堤坝的意思,
听。这一观点很快遭到反驳:这首诗就是讲一又让我觉得这种爱是被压抑的,同时又不断地
个贫苦的农村童养媳的故事,“土气”不是更符蓄积加深,很有力量,很有深度。”流畅而言之
合她的身份吗?我也认为,“好听”这个说法纯有物的发言赢得了所有同学的掌声。邱文杰话
属个人感受,难以证实,也难以证伪,况且注释刚落音,又有同学迫不及待地举手示意要发
里也说,“大堰河”和“大叶荷”在浙江金华方言言。站起来后,这位同学说,诗人自称是大堰河
里有谐音关系,很难说谁更“好听”。又有学生的“乳儿”,还在诗中不断重复这个自称,又几
认为,诗中说“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次写到“乳液”,写吃大堰河的奶长大,这都让
了你”,诗人回忆“大堰河”所做的事,如到结冰人觉得“大堰河”这个称呼很贴切,仿佛乳母有
的池塘里洗菜、切冰屑悉索的萝卜、在年节里源源不断的乳汁,让作者依赖,让作者感激。课
切冬米糖,都是发生在冬天,而荷叶在冬天是室里又想起热烈的掌声。
会枯死的,诗人也许不想看到这一幕,所以不一个小问题,深入讨论下去,竟然让十六
愿把深爱着的奶妈称作“大叶荷”。这一说法似七岁的都市少年读出了这么多精彩的感悟!但
乎不无道理,但问题仍未解决:在金华方言中,对问题的讨论还未结束,课后,有几个同学递
“大叶荷”的谐音未必只有“大堰河”,诗人不忍来小纸条,上面写着他们读这篇课文时产生的
用“大叶荷”,也可以选择别的谐音,为什么独疑问,其中一张上面写着:“诗中说‘我呆呆地
独选择“大堰河”呢?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既然
课堂陷入沉默。我提供了一个思考角度:不认得,又怎么知道是匾上写的是‘天伦叙乐’
你觉得这首诗主要想表现怎样的情感?“大堰四个字呢?”多么有价值的问题!我首先想到可
河”的称呼和这种情感有无关联?在此提示下,以借此讲一讲反讽的手法,讲一讲叙述视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