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于志学冰雪画表现研究.pdf
文件大小:8.43 MB
总页数:79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8.95万字
文档摘要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一、选题1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

三、研究现状2

四、研究方法5

第二章于志学学习经历及于志学创作渊源6

一、于志学学习经历6

二、于志学冰雪画创作渊源7

第三章于志学冰雪画分期9

一、师法自然、稚拙朴素(1960-1983)9

二、象征寓意、鲜活生动(1984-1994)13

三、笔墨老辣、超地域性(1995年至今)18

四、于志学冰雪画成因20

(一)地域文化的影响20

(二)民族文化的促使21

(三)小结24

第四章于志学冰雪画表现特征分析25

一、冰雪山水——对冰雪题材的图式创造25

(一)绘画材料用途的改变25

(二)地域性创作技法表现的创造26

(三)小结33

二、“文化反流”——对超地域性冰雪题材的探索33

(一)“冷文化”与“文化反流”的主张33

(二)“三极绘画”34

(三)黄山冰雪的独特表现38

三、猎民与驯鹿——对鄂温克族题材的跨画科融合表现41

四、小结44

第五章于志学冰雪画的影响及其价值46

一、于志学冰雪画的影响46

二、于志学冰雪画的价值48

三、于志学冰雪画的发展与局限性49

四、小结50

结论51

参考文献52

附录一于志学年表56

附录二62

访谈录(一)62

访谈录(二)64

访谈录(三)68

访谈录(四)70

访谈录(五)72

摘要

摘要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主席笔下的北国风光大气磅礴、豪迈

壮丽,东北地域的特色和气质运用文学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但传统中国画对

于东北地域的冰雪创作却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引起学界、画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在传统中国画创作中,雪景画只是通过留白法等颇具江南小雪意味的方式对其表

现,并无专门表现东北地域千里冰封、旷达豪迈意境的冰雪风貌技法。

东北地域的冬天十分漫长,大兴安岭等地全年冰封期长达六个多月,积雪期

则达七个多月,因此,冰雪对东北地域意义非凡。于志学致力于东北地域冰雪表

现,在冰雪画的绘画材料用途、地域性创作技法表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完

善了专门表现东北地域特色冰雪物象的技法,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东北地域对冰

雪的表现形式。本文将运用图像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深入

探究于志学冰雪画创作发展历程,挖掘其对东北地域冰雪画创作的“地域性”特

质以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分析于志学东北地域和超地域性题材及与鄂温克族题

材相融合的冰雪画的表现特征。本文将结合于志学所受到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

影响与其创作动机展开深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于志学冰雪画提供理论与背景支

撑,并希翼通过对个案和作品的分析,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东北地域冰雪画的理论

创作研究。

本文共分为五章节,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于志学生平、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志学冰雪画的研究现状与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主要是对于志学学习经历及其冰雪画创作脉络的梳理。以于志学生平为背景去研

究,分析并总结出他的美术学习及冰雪画创作历程。第三章针对于志学各时期的

作品的三个典型阶段,运用图像分析法进行具体代表作的特征分析并梳理于志学

冰雪画的风格变化。此部分最终将总结于志学冰雪画风格形成的自然特征和人文

环境等地域性因素。第四章根据如下三个方面对于志学冰雪画作品的题材出发,

进一步深入分析其冰雪画表现特征。一、从改变绘画材料用途和创造地域性创作

语言入手,分析于志学独创的北国冰雪题材的作品个性特征;二、从于志学提出

的“冷文化”、“文化反流”的主张、“三极绘画”题材与表现黄山题材的冰雪画,

挖掘他对超地域性冰雪题材的探索与表现;三、阐述他对猎民与驯鹿等敖鲁古雅

鄂温克族题材与冰雪题材的跨画科融合表现的个性特征。第五章是于志学冰雪画

的影响及其价值分析,他的冰雪画创作影响了一大批创作者并在黑龙江形成了新

I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