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模拟习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现行《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测内业规范》规定,丘陵地1:2000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m。
A、0.5
B、1.0
C、1.5
D、2.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现行《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测内业规范》规定,平地基本等高距为0.5m,丘陵地基本等高距为1.0m,山地基本等高距为2.0m,高山地基本等高距为4.0m。所以丘陵地1:2000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为1.0m,答案选[B]
2.利用精密立体测图仪、解析测图仪进行测图,微分纠正的定向虑不少于()个。
A、3
B、4
C、5
D、6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利用精密立体测图仪、解析测图仪进行测图时,微分纠正的定向点不少于4个。这是进行相关测图操作时的基本要求,以保证微分纠正的精度和准确性,使生成的图像符合测量要求和实际地形情况。
3.1:1000比例尺成图,地形类别为丘陵地的数字正射影像图明显地物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毫米。
A、0.5
B、0.6
C、0.8
D、0.7
正确答案:B
4.等高线的坡向不能判别时,应加绘()。
A、间曲线
B、示坡线
C、计曲线
D、高程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用以指示斜坡降低方向的短线。当等高线的坡向不能判别时,加绘示坡线可以帮助明确地形的起伏方向,从而判断坡向。高程点主要是表示地形上某点的海拔高度;间曲线是等高线的一种辅助线,用于补充显示局部地貌特征;计曲线是加粗的等高线,主要起高程控制作用,它们都不能直接用于判别坡向。
5.航揭法生产数字地形图时,若采用全野外布点法,无需进行的作业步骤是()
A、空中三角测量
B、像控点测量
C、数据采集
D、数据编辑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全野外布点法是直接在实地测定用于空三加密和测图定向的控制点,不需要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像控点测量是全野外布点法中需要进行的,用于获取控制点信息;数据采集是基于控制点进行地形图数据的采集;数据编辑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编辑处理,使其符合要求。所以无需进行的作业步骤是空中三角测量。
6.地面坡度在2°~6°之间的地区地形类别是()。
A、山地
B、丘陵地
C、高山地
D、平地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地面坡度在2°~6°之间的地区地形类别是丘陵地。一般来说,平地坡度通常在2°以下;山地坡度一般在6°-25°之间;高山地坡度往往大于25°。所以该地面坡度范围对应的是丘陵地。
7.控制点距像片的各类标志大于()mm。
A、1
B、3
C、2
D、1.5
正确答案:A
8.测量归心元素时,偏心距应量至堂米,偏心角应量至()。
A、20
B、10
C、5
D、15
正确答案:D
9.航空摄影测量中,利用定位定姿系统可以直接获取的参数是()。
A、影像曝光时外方位元素
B、航摄仪内方位元素
C、空三加密点量测坐标
D、地面控制点三维坐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航空摄影测量中,定位定姿系统(POS)可以直接获取影像曝光时像片的6个外方位元素,包括3个线元素(X、Y、Z)和3个角元素(φ、ω、κ)。航摄仪内方位元素是已知的,空三加密点量测坐标和地面控制点三维坐标需要通过后续处理才能得到,不是定位定姿系统直接获取的参数。
10.建筑物监测中,与全站仪测量方法相比,近景摄影测量方法的突出特点是()。
A、可同时获得大量支形点信息
B、可获得不同周期的变形量
C、可测定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变形
D、不需要设置基准点和工作基点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近景摄影测量方法通过摄影获取物体的影像,从而可同时获得大量的变形点信息。全站仪测量每次只能测量有限的点。B选项全站仪也可通过多次测量获得不同周期变形量;C选项全站仪同样能测定水平和垂直方向变形;D选项近景摄影测量也需要设置基准点等。所以突出特点是可同时获得大量变形点信息,答案选A。
11.12000地形图地形类别为丘陵地的内业加密点点对附件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米。
A、0.3
B、0.50
C、0.55
D、0.35
正确答案:D
12.等外水准测量的观测限差视线最低高度()m。
A、0.1
B、0.5
C、0.2
D、0.3
正确答案:C
13.采用精密立体测图仪作业时,等高线接边差不应大于()个基本等高距。
A、2.5
B、1.5
C、2
D、1
正确答案:D
14.空中三角测量绝对定向后,基本定向点残差为加密点中误边的()倍。
A、1.25
B、1.5
C、0.75
D、2.0
正确答案:C
15.加密点连线到调绘范围线的距离,不大于像片上()cm。
A、5
B、2
C、1
D、4
正确答案:C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