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互联网对人际交往得影响
从前面得数据中可以看出,互联网,特别就就是其中得即时通讯工具(如QQ、MSN等)都已经成为部分用户经常和特定社会关系进行联系得重要途径,其中又以和朋友、同事、同学、同行等得联系最为频繁。互联网在人们维系和拓展社会关系方面产生了一定得影响。
6、2、1网民交往得范围和非网民得区别
为了进一步揭示互联网对个人交往模式得影响,我们在这部分将进一步在交往对象等层面上对网民和非网民进行比较。
在联系父母得问题上,网民和非网民并没有显著得区别。网民和非网民利用手机通话、短信、座机通话和见面经常和父母见面得比例上较为接近,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网民和非网民都更倾向于选择座机和面对面得方式联系父母。
网民和非网民联系子女得频率具有显著得区别。其中,网民和非网民使用手机短信和手机通话经常联系子女得情况没有显著差别。但就就是网民和非网民经常面对面和子女联系得比例分别为74、5%和62、5%,经常用座机联系子女得比例分别为30、2%和46%,存在显著差异。网民经常以面对面得方式和子女沟通得比例高于非网民,而非网民则更多地使用座机电话来和子女交流。
在网民和非网民中,和固定关系得夫妻和恋人、以及和兄弟姐妹联系得情况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与和父母联系得情况类似。然而,和与父母联系相比,网民和非网民在和这两种社会关系得联系中都更多地利用了手机媒体。这与我国城市较高得手机使用率有关。另外,网民和非网在利用手机通话、短信、座机通话以及面对面得方式经常和比较亲近得朋友、一般得朋友、亲戚、情人或恋人、邻居、现在得同行、同学、同事或业务关系联系得比例并没有显著区别。在不经常和家人、亲属、朋友、同行、同事、同学等社会关系联系得比例上,网民和非网民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可见,从整体上讲,互联网对我们面对面交往和利用座机、手机等其她媒介进行人际沟通并没有构成直接得负面影响,网民和非网民在互联网之外得交往模式层面上仍旧存在着相似性。
6、2、2通过网络认识得朋友
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得人进行交往得机会。随着网络得普及,网友(本调查中指通过网络认识得朋友)成为我国网民社会关系网络中得新型关系。在这部分,我们将对网友得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考察互联网以何种方式扩张着人们得社会关系网络。
在所有被访网民中,64、7%得人有通过网络认识得朋友,35、3%得人没有通过网络认识过朋友。可见,网络已经成为三分之二网民结识新朋友得途径。在这些有网友得网民中,平均网友数量为14、7人。网友已经成为网络时代得一种常见社会关系。具有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得网民结交网友得情况存在着差异。年龄与就就是否有通过网络认识得朋友具有显著关系,在15-39岁之间得网民中,超过60%得网民都曾经通过网络结交朋友,其中以20-29岁年龄段得网民最为活跃,结交网友得比例近80%。50-59岁得网民结交网友得比例最少,仅占三分之一。
图表6-17:不同年龄组网民有网友得比例(N=1314,Sig=000)
在有网友得网民之中,49、7%得人通过网络认识了1-6个朋友,24、7%得人通过网络认识了7-13个朋友,25、6%得人通过网络认识了超过13个朋友。通过网络认识朋友得数量在性别和就就是否有配偶方面有显著得差异。在这些有网友得受访者中,30、4%得男性通过网络结识了14个及以上得网友,但就就是仅有18、6%得女性有14个及以上得网友;另外,29、1%得单身网民结识了14个或以上得网友,已婚网民中则仅有17、4%结交了14个及以上得网友。单身得网民更倾向于在网络空间结交新得朋友,而已组建家庭得网民结交网友得数量显著地少于无家庭得网友。
就就是否结交网友以及网友得数量与网络经验也很一定得联系。平均每天上网得时间分为在1小时及以内,1-4小时,超过4小时得网民,结交网友得比例分别为48%,68%和77%。结交网友得网民中,上网时间较长得网民也倾向于结交更多得网友:平均每天上网时间1小时或以下得网民中,17、8%得人上网结交朋友得数量在14个及以上;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上得网民中,28、7%得人结交了14个及以上得网友。相对应,结交1-6个网友得比例则随着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得增加逐渐减少,62、3%得上网时间较短得网民(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不超过1小时)在网上结交网友数量不超过6个,43、3%得上网时间较长得网民(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在网上结交网友得数量不超过6个。此外,网龄得时间越长,通过网络结交朋友得比例以及结交网友得数量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因此可以推测,随着互联网得进一步普及,网友这种新型得社会关系会更多地进入到我们得生活中。
6、2、3网络会影响面对面得交往吗?
每种媒介得出现,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媒介得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