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学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doc
文件大小:27.17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2.85千字
文档摘要

大学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和校园环境安全,确保实验室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安全准入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进入大学各类实验室进行教学、科研、学习等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本校师生、外单位来访人员、合作研究人员、研究生、本科生及其他临时进入实验室的人员。

三、准入条件

1.安全教育培训

-所有拟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参加学校或实验室组织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应涵盖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常见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应急救援知识等方面。

-培训方式可采用集中授课、在线学习、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培训结束后,需参加相应的安全知识考核,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获得准入资格。

-对于新入职的教师和新入学的学生,应在入学或入职后规定时间内完成安全培训与考核。对于长期不进入实验室,再次进入时,需重新进行部分针对性的安全培训与考核。

2.健康状况要求

-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应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实验室工作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对于患有某些特定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过敏症等)可能影响实验安全或因实验工作可能加重病情的人员,应提前告知实验室负责人,经评估后决定是否适合进入实验室。

-怀孕的女性人员进入可能存在潜在危害的实验室,需经过特殊评估和审批,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3.专业知识与技能

-根据实验室的性质和工作内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涉及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生物安全等特殊领域的实验室,进入人员需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并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

-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前,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预习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掌握实验所需的基本技能。

四、准入流程

1.申请

-本校师生需填写《实验室准入申请表》,详细注明个人基本信息、所在单位、进入实验室的目的、预计进入时间和时长等内容,并提交给实验室负责人。

-外单位来访人员、合作研究人员等需由本校相关合作部门或导师出具介绍信或证明材料,并填写《实验室准入申请表》,经实验室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方可进入实验室。

-临时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如设备维修人员、送货人员等),由实验室使用人员提前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备,填写临时准入信息,说明进入事由、预计停留时间等。

2.审核

-实验室负责人收到申请表后,应根据准入条件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健康状况说明、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等。

-对于申请进入涉及高风险领域实验室(如生物安全实验室、辐射实验室等)的人员,审核过程中还需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估,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审核通过后,实验室负责人在申请表上签字批准,并将准入信息录入实验室人员管理系统。

3.发放准入凭证

-经审核批准后,实验室为准入人员发放相应的准入凭证,如门禁卡、工作证等。准入凭证应注明准入人员的姓名、单位、照片、准入实验室名称、有效期等信息。

-准入人员应妥善保管准入凭证,不得转借他人。若准入凭证遗失或损坏,应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备并申请补办。

五、准入后的管理

1.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准入人员进入实验室后,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验废弃物处理规定等。

-实验室负责人应在准入人员首次进入实验室时,再次强调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注意事项,并要求准入人员签署《实验室安全承诺书》,明确其在实验室工作期间应承担的安全责任。

2.安全防护与操作规范

-准入人员应根据实验内容和安全要求,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口罩等。对于特殊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辐射服等),应经过专门培训后正确使用。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准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得擅自更改实验步骤或违规操作仪器设备。对于危险性较高的实验操作,必须在指导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现场指导下进行。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准入人员的安全防护和操作规范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多次违规操作的人员,实验室有权取消其准入资格。

3.设备与环境维护

-准入人员应爱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公共设施,不得随意损坏或挪用。使用仪器设备前,应熟悉其性能和操作规程,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实验室工作人员。

-准入人员有责任保持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实验台面、整理实验器材,并按照规定分类收集和处理实验废弃物。严禁在实验室吸烟、饮食、大声喧哗等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