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性脑卒中急救护理演讲人:日期:
目?录CATALOGUE02急救体位与基础干预01快速识别与初步评估03维持生命体征稳定04溶栓治疗前准备05转运监护与信息传递06质量控制与效果评价
快速识别与初步评估01
典型临床症状识别要点急性起病脑卒中患者往往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01症状表现包括偏瘫、面瘫、语言障碍、视觉障碍等,以及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02生命体征监测注意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有无发热、低血糖等。03
院前卒中评估工具应用FAST评估通过面部、手臂、语言等方面的快速评估,识别疑似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急性卒中院前评估量表(EMS-P)通过评估患者的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等方面,量化卒中严重程度。包括病史、症状、体征等多方面的评估,为急救人员提供决策依据。123
黄金救治时效性控制优先转运对于疑似脑卒中患者,应优先转运至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03在转运途中及时与医院联系,提前准备救治措施和设备。02提前通知医院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尽早识别并采取急救措施,争取在发病后最短时间内到达医院。01
急救体位与基础干预02
安全体位摆放原则对于昏迷或无法自我保持体位的脑卒中患者,应将其置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对于意识清醒但无法坐起的患者,可采取侧卧位,以利于呼吸和排痰,同时避免心脏受压。一般不推荐,但对于存在严重呕吐或误吸风险的患者,俯卧位可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但需密切监测呼吸情况。
气道清理与呕吐物处理清理口腔异物迅速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及假牙等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01防止误吸对于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道。02吸痰处理对于痰液较多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吸痰处理,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03
静脉通道选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一般首选上肢静脉,以便快速给药和监测。静脉通道建立规范静脉穿刺技巧穿刺前需进行皮肤消毒,穿刺时要保持针头稳定,避免损伤血管壁,确保穿刺成功。静脉通道维护定期更换输液通路,避免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导致静脉炎或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反应,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03
血压监测与调控策略确保患者血压在安全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血压对患者造成进一步伤害。实时监测血压根据患者情况,及时给予降压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遵医嘱调整降压药物避免血压急剧波动,以免加重病情。维持血压稳定
血氧饱和度维护措施监测血氧饱和度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确保患者氧合情况稳定。03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合适浓度的氧气吸入,以提高血氧饱和度。02给予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01
防止患者受伤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移除周围硬物,将患者置于安全位置,防止意外伤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防止窒息。癫痫发作紧急处置给予抗癫痫药物根据患者病情,迅速给予抗癫痫药物,控制癫痫发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处置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以便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溶栓治疗前准备04
禁忌症快速筛查流程血压监测神经功能评估病史询问凝血功能检查确认患者血压是否过高或过低,排除严重高血压或低血压患者。使用NIHSS等量表快速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排除近期有颅内出血、手术、严重外伤等禁忌症。检测患者凝血功能,确保无严重出血倾向。
实验室标本采集标准血液标本采集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电解质、肾功能等常规指标。01影像学检查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卒中类型及病灶位置。02心电图评估心脏功能,排除心源性栓塞。03血糖监测检测患者血糖水平,确保在适当范围内。04
家属知情告知要点6px6px6px向家属详细解释溶栓治疗可能带来的出血、再灌注损伤等风险。溶栓治疗风险向家属说明溶栓治疗的选择依据及替代方案。治疗方案选择告知家属溶栓治疗可能带来的神经功能改善及预后。治疗预期效果010302向家属介绍溶栓治疗后的后续治疗、康复及随访计划。后续治疗计划04
转运监护与信息传递05
包含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械,如氧气瓶、吸引器、心电监护仪、气管插管等。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稳定,避免二次伤害。无线电通讯设备,确保与医疗团队的实时联系。至少一名专业急救医护人员陪同,具备急救技能和知识。转运设备配置清单急救箱担架和固定装置通讯设备急救人员
途中体征动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生命体征监测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肌力等神经功能。神经功能评估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病情记录
目标医院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