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的预防与急救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1
烧伤基础认知
02
日常预防措施
03
急救核心流程
04
深度烧伤处理原则
05
康复与后续护理
06
宣传教育体系
01
烧伤基础认知
烧伤定义与常见诱因
01
烧伤定义
烧伤是指由热力、化学物质、电能或放射线等引起的组织损伤。
02
常见诱因
高温液体(沸水、油)、火焰、热金属、化学品、电器等。
烧伤程度分级标准
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表现为红斑、干燥、灼痛。
一度烧伤
伤及表皮的生发层和真皮乳头层,表现为水疱、疼痛、红肿。
二度烧伤
伤及皮肤全层,甚至达到皮下、肌肉或骨骼,表现为创面苍白、焦痂或炭化,无痛感。
三度烧伤
烧伤危害与并发症
可引起皮肤功能丧失、体液丢失、感染、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
烧伤危害
感染、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肾衰竭、呼吸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常见并发症
01
02
02
日常预防措施
家庭环境隐患排查
火焰与明火
电器安全
易燃物品
烟雾报警器
确保明火源安全,不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使用蜡烛、燃气灶等。
定期检查电线、插座、电器设备,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部件。
远离火源存放易燃物品,如汽油、酒精、化学溶剂等。
安装并定期测试烟雾报警器,确保其正常工作。
配备灭火器、灭火毯等防火设备,并熟悉使用方法。
防火设备
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避免引发火灾。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01
02
03
04
定期进行防火安全培训,了解防火知识和应急措施。
安全培训
根据需要佩戴防火服、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防护装备
工作场所防护规范
儿童高危场景防范
监督与教育
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和教育,告知他们火灾的危险性和预防措施。
01
远离火源
将打火机、火柴等易燃物品放在孩子无法触及的地方。
02
安全玩耍
引导孩子参与安全、有益的活动,避免在易燃环境中玩耍。
03
应急演练
定期进行火灾逃生演练,让孩子熟悉逃生路线和应急方法。
04
03
急救核心流程
现场脱离危险源步骤
迅速判断烧伤原因,远离火源或化学物质。
1
如有衣物着火,应立即脱去或剪开,避免火势蔓延。
2
迅速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区域,确保不再受伤。
3
冷却处理操作要点
用流动的清水冲洗烧伤部位,降低皮肤温度。
冲洗时间需持续15-30分钟,直至疼痛缓解。
切勿使用冰块或冰水浸泡,以免加重损伤。
保护创面正确方法
覆盖烧伤部位,避免感染。
01.
选择干净、无菌的纱布或布块进行包扎。
02.
避免使用胶布粘贴,以免撕脱表皮。
03.
04
深度烧伤处理原则
Ⅰ度烧伤应急方案
用流动的冷水轻轻冲洗烧伤部位,可有效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烧伤程度。
冷却疗法
可用无菌纱布或清洁的布类覆盖烧伤部位,避免细菌感染。
涂药保护
尽量避免衣物或粗糙的物品摩擦烧伤部位,以免加重伤势。
避免摩擦
Ⅱ度烧伤处置禁忌
勿挑破水泡
对于烧伤后形成的水泡,不要轻易挑破,以免造成感染。
03
避免使用牙膏、酱油等物品涂抹烧伤部位,以免引起感染或留下疤痕。
02
禁用牙膏、酱油等涂抹
禁用冰水浸泡
Ⅱ度烧伤切勿用冰水浸泡或用冰块冷敷,以免造成冻伤或加重伤势。
01
Ⅲ度烧伤送医标准
迅速送医
Ⅲ度烧伤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01
湿润包扎
送医途中可用湿润的纱布或清洁的布类覆盖烧伤部位,减少感染风险。
0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头面部烧伤的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03
05
康复与后续护理
创面清洁消毒指南
清洗双手
温和清洗
避免过度清洁
干燥创面
在接触创面之前必须彻底清洗双手,避免细菌感染。
用温和、无刺激性的消毒液或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去除残留物和细菌。
不要频繁清洗创面,以免破坏新生组织。
清洗后,用无菌纱布轻轻擦干创面,保持干燥。
按照医嘱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减轻疼痛。
药物镇痛
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心理干预
01
02
03
04
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制定个性化疼痛管理方案。
疼痛评估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愈合。
促进愈合
疼痛管理与心理干预
疤痕防治注意事项
早期预防
按摩与压迫
避免刺激
激光与手术治疗
创面愈合后,尽早使用抗疤痕药物或敷料,预防疤痕形成。
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或洗涤剂,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在专业指导下,对疤痕进行适当按摩和压迫,促进软化和平整。
对于严重疤痕,可以考虑激光或手术治疗,以改善外观和功能。
06
宣传教育体系
社区急救技能培训
教育社区居民如何预防烧伤,包括火源管理、化学品使用等。
烧伤预防知识培训
组织社区居民进行烧伤急救演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急救技能演练
教授社区居民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急救包等应急设备。
应急设备使用培训
校园安全演练设计
定期组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