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皮肤科感染性疾病诊疗要点.pptx
文件大小:4.19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2.83千字
文档摘要

皮肤科感染性疾病诊疗要点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主要分类体系

03

临床诊断方法

04

治疗方案规范

05

预防控制策略

06

典型病例解析

01

疾病概述

01

疾病概述

PART

感染性皮肤病定义

感染性皮肤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侵入皮肤、毛发、指(趾)甲等部位引起的皮肤疾病。

这些病原微生物在皮肤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或代谢产物,导致皮肤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高

感染性皮肤病在皮肤科门诊中占据较高比例,尤其在气候炎热、湿度大的季节和地区更为常见。

01

传播途径多样

感染性皮肤病可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飞沫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

02

人群易感性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群对感染性皮肤病的易感性存在差异。

03

常见致病机制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侵害的功能。当皮肤屏障受损时,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并引发感染。

皮肤屏障受损

免疫功能低下

病原微生物的毒性

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易引发感染性皮肤病。

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毒性不同,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也不同。一些病原微生物可在皮肤内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直接损伤皮肤组织。

02

主要分类体系

PART

脓疱病

疖和痈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肤化脓性炎症,表现为水疱、脓疱和结痂。

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痈常由多个疖融合而成,炎症较重。

细菌性皮肤感染

丹毒

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片状皮肤红疹、微隆起、色鲜红、中间稍淡。

蜂窝织炎

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常由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病毒性皮肤病变

疱疹病毒感染

手足口病

乳头瘤病毒感染

麻疹

包括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由疱疹病毒引起,表现为皮肤上出现水疱、丘疹、结痂等。

如寻常疣、扁平疣等,由乳头瘤病毒引起,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疣状突起。

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溃疡等。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表现为高热、咳嗽、眼结膜炎和皮疹等症状。

包括头癣、体癣、股癣等,由皮肤癣菌引起,表现为皮肤出现环形红斑、丘疹、水疱等。

由念珠菌引起的皮肤病,表现为皮肤黏膜潮红、糜烂、瘙痒等症状。

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出现花斑状色素减退或色素加深斑。

如鹅口疮、口角炎等,常由念珠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口角等部位的白色假膜或糜烂。

真菌性皮肤病

癣病

念珠菌病

马拉色菌病

皮肤念珠菌病

03

临床诊断方法

PART

典型皮损识别

疱疹

皮肤上出现水疱、脓疱等,可能是病毒感染或接触性皮炎等。

01

红斑

皮肤出现红色斑块,可能是接触性皮炎、湿疹、银屑病等。

02

鳞屑

皮肤出现鳞屑,可能是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等。

03

结痂

皮肤出现结痂,可能是脓疱疮、皮肤感染等。

04

实验室检测技术

细菌培养

真菌检测

皮肤病理检查

血清学检测

通过采集皮肤病变组织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以确定病原体类型。

通过采集皮肤病变组织或皮屑进行真菌检测,以诊断真菌性皮肤病。

对皮肤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有助于确定皮肤病类型和病原体。

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或抗原,有助于诊断某些感染性皮肤病。

鉴别诊断要点

病史询问

伴随症状

皮疹特点

治疗效果

了解患者的病史、接触史、旅行史等,有助于排除某些疾病。

观察皮疹的形态、颜色、分布等,有助于初步判断疾病类型。

注意患者是否有发热、瘙痒、疼痛等伴随症状,有助于鉴别诊断。

观察治疗效果,对诊断进行验证和调整。

04

治疗方案规范

PART

抗微生物药物应用

使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针对疱疹性皮肤病、水痘、带状疱疹等。

病毒感染

选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抗生素,针对脓疱疮、毛囊炎、痈等。

细菌感染

应用伊曲康唑、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手足癣、体癣、股癣等。

真菌感染

局部治疗原则

湿疹

采取保湿、抗炎、止痒等措施,选用糖皮质激素或非激素类抗炎药外用。

01

皮炎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过敏性皮炎应避免过敏原,使用抗过敏药物。

02

痤疮

选用角质溶解剂、外用抗生素、口服维A酸等,注意药物副作用。

03

重症处理流程

立即停用致敏药物,采用抗过敏、抗炎、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

重症药疹

皮肤坏死性感染

脓疱疮及蜂窝织炎

及时清创、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切除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

早期足量使用敏感抗生素,注意防治并发症,如败血症、脑膜炎等。

05

预防控制策略

PART

个人防护措施

皮肤破损处理

如有皮肤破损,应立即进行处理,防止细菌侵入。

03

避免与病人或疑似病人接触,避免接触病人用过的物品,如毛巾、衣物等。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