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耳鼻咽喉科急救诊疗规范.pptx
文件大小:3.92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2.96千字
文档摘要

耳鼻咽喉科急救诊疗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急性鼻出血管理

03

喉梗阻急救方案

04

耳外伤应急处置

05

过敏性休克应对

06

突发性耳聋急救

01

气道异物处理

01

气道异物处理

PART

现场快速评估标准

观察患者呼吸是否困难,是否有哮鸣音,嘴唇、指甲是否发绀。

评估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

询问患者或目击者异物的大小、形状和吸入时间,以及患者是否有昏迷或失去反应。

评估异物的大小和位置

包括呼吸、脉搏、血压等,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紧急处理。

评估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

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

站在患者身后,环抱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顶住患者腹部中线位置,另一手握住攥拳的手,向上快速按压腹部,利用气压将异物挤出。

成人海姆立克急救法

儿童海姆立克急救法

自我海姆立克急救法

对于较小的儿童,可以让孩子趴在救护者的膝盖上,头低脚高,然后用手拍打孩子的背部,帮助异物咳出。

如果患者独自一人,可以用椅子、桌子等硬物顶住腹部,快速向上冲击,以产生足够的气压将异物挤出。

喉镜取物配合流程

准备工作

喉镜检查

麻醉喉部

异物取出

准备好喉镜、异物钳等器械,同时让患者保持安静,配合医生的操作。

使用喉部喷雾或口服麻醉剂,以减少患者的喉部反射和不适感。

将喉镜插入患者喉部,观察异物的位置、大小和形状,为后续取物做好准备。

用异物钳或喉镜自带的钳子,将异物夹住并取出,注意避免损伤喉部黏膜和牙齿。

02

急性鼻出血管理

PART

出血分级判断依据

轻度鼻出血

出血量较少,可自止或经简单处理(如头部前倾、捏鼻)即可止血。

01

中度鼻出血

出血量较大,难以自止,需经鼻腔填塞或动脉结扎等方法止血。

02

重度鼻出血

出血量极大,凶猛且反复出血,可能导致休克,需紧急处理。

03

填塞材料选择

选用无菌、膨胀性好的材料,如凡士林纱条、高分子止血棉等。

填塞方法

将填塞材料填入鼻腔内,尽量填满并压实,以达到止血效果。

填塞时间

填塞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48小时,以免引起鼻腔感染。

填塞后处理

填塞后需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如有出血加重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鼻腔填塞技术要点

动脉结扎适应症

动脉性出血

反复鼻出血

鼻腔填塞无效

术前准备

适用于鼻中隔前上方或上方的动脉性出血,如筛前动脉、蝶腭动脉等。

对于反复鼻出血的患者,如经鼻腔填塞等方法无法止血,可考虑动脉结扎。

对于鼻腔填塞无效的患者,需采用动脉结扎等方法进行止血。

动脉结扎前需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备血、心电图监测等。

03

喉梗阻急救方案

PART

分度诊断标准

一度喉梗阻

三度喉梗阻

二度喉梗阻

四度喉梗阻

患者安静时无明显呼吸困难,活动或哭闹时出现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但无喘鸣音。

安静时有轻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但不影响睡眠和进食,无烦躁不安等缺氧症状。

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喉鸣声较响,出现缺氧症状,如烦躁不安、不易入睡、脉搏加快等。

极度呼吸困难,坐卧不安,出冷汗,面色苍白或发绀,定向力丧失,甚至发生窒息性休克。

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即环甲膜处进行穿刺。

局部常规消毒,采用7-8号注射针头,刺入环甲膜,即可感到落空感,回抽有空气。

穿刺后需立即将穿刺针退出,并嘱患者咳嗽或作吞咽动作,以排出气体和分泌物。

穿刺时需注意避免损伤喉部重要结构,如声带、气管等,同时避免引起皮下气肿。

环甲膜穿刺操作

穿刺部位

穿刺方法

穿刺后处理

注意事项

气管切开配合事项

术前准备

术前需进行气管切开术区的备皮、消毒、铺巾等常规准备,同时备好气管切开包、吸引器等急救设备。

术中配合

在气管切开过程中,需保持患者头后仰,固定好头部,同时协助医生进行气管切开,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护理

气管切开后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更换气管套管,清洁伤口,防止感染。同时需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

注意事项

在气管切开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损伤气管周围的重要血管和神经,同时避免将气管切开过深,损伤气管后壁。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04

耳外伤应急处置

PART

鼓膜穿孔处理原则

清理外耳道

用无菌棉签或吸引器轻轻清理外耳道内的异物、血痂等。

01

避免感染

禁止滴入任何药物,尤其是耳毒性药物,以免感染。

02

禁止擤鼻

避免气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影响鼓膜愈合。

03

观察病情

观察患者听力、耳鸣、眩晕等症状变化,及时处理。

04

异物清除操作规范

6px

6px

6px

询问患者异物进入史,初步判断异物性质、形状及部位。

初步评估

在良好照明和直视下,轻柔地取出异物,避免损伤耳道皮肤及鼓膜。

轻柔操作

根据异物性质选择合适器械,如耵聍钩、异物钳等。

器械准备

01

03

02

取出异物后,用酒精或碘伏棉签消毒外耳道口。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