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感音神经性聋听力图.doc
文件大小:25.12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小于1千字
文档摘要

感音神经性聋听力图

感音神经性聋听力图是通过纯音听力测试等手段,将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听阈绘制成的图表,能直观反映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对疾病诊断、治疗及康复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下是相关介绍:

基本构成

-横坐标:代表声音的频率,单位为赫兹(Hz),一般从125Hz到8000Hz,涵盖了人耳能听到的大部分声音频率范围。不同频率对应不同的声音特性,如低频声音(125-500Hz)类似雷声、低沉的说话声;高频声音(2000-8000Hz)包括鸟鸣声、摩擦声等。

-纵坐标:表示声音的强度,即声级,单位是分贝(dBHL),范围通常从-10dBHL到120dBHL。数值越小表示声音强度越弱,正常听力范围在-10-25dBHL。

特征表现

-整体特点: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听力图可表现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下降型、平坦型、陡降型等。但总体来说,气导和骨导曲线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二者之间差值通常小于10dB。这是因为内耳或听神经病变,导致声音的感受和传导都受到影响。

-高频下降型:在2000Hz及以上的高频区域听阈明显升高,听力曲线呈下坡状。患者往往对高频声音不敏感,日常中听不清鸟鸣、电话铃声等高频声音,会影响言语清晰度,特别是在多人交谈或背景嘈杂环境中。许多噪声性聋、老年性聋早期常表现为此类型。

-平坦型:各个频率的听力损失程度较为均匀,气导和骨导曲线在各个频率点的下降幅度相近,听力曲线接近一条平缓直线。这种类型的患者对不同频率声音的感知都有同等程度的减退,对言语的理解能力有较大影响,听声音会有模糊、不清晰的感觉。

-陡降型:低频区听力相对较好,而高频区听力急剧下降,听力图呈快速下降趋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低频的说话声可能听得相对清楚,但对高频辅音(如“s”“f”“h”等)分辨困难,导致言语理解存在较大障碍。梅尼埃病在晚期可能出现这种听力图表现。

此外,在听力图上还可能会标注出掩蔽的情况等其他信息。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及其他听力学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准确判断听力损失的类型、程度和原因,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和康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