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先兆子痫的急救及护理.pptx
文件大小:2.94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2.68千字
文档摘要

演讲人:

日期:

先兆子痫的急救及护理

CATALOGUE

目录

01

疾病概述与病理机制

02

早期识别与评估

03

急诊处理流程

04

临床护理干预

05

并发症处置策略

06

长期管理与预防

01

疾病概述与病理机制

定义与诊断标准

先兆子痫是指妊娠24周后,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并兼有头痛、眩晕、呕吐、上腹不适、视力障碍或血压收缩压在160毫米汞柱(21.3kPa)以上者的病症。

定义

通常根据孕妇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主要包括血压升高、蛋白尿、水肿等症状,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

诊断标准

发病机制解析

遗传因素

有研究发现,先兆子痫的发生可能与某些基因的变异或遗传有关。

03

孕妇体内免疫调节失衡,可能对胎儿的胎盘产生排斥反应,引发先兆子痫。

02

免疫因素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先兆子痫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进而引发水肿和蛋白尿等症状。

01

高危因素分析

高龄孕妇

年龄超过35岁的孕妇患先兆子痫的风险增加。

慢性高血压病史

孕妇在孕前就有慢性高血压,孕期易发展为先兆子痫。

糖尿病或肾脏疾病

这些疾病会损害孕妇的血管和肾脏功能,增加患先兆子痫的风险。

体外受精受孕

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孕妇,患先兆子痫的几率较高。

02

早期识别与评估

临床症状识别要点

血压升高

蛋白尿

头痛

上腹部不适

孕妇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且至少两次测量间隔时间至少6小时。

尿蛋白≥0.3g/24小时或随机尿蛋白≥1+。

持续性头痛,可能伴有视力模糊或盲点。

可表现为持续性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可能伴有恶心、呕吐。

体征监测核心指标

血压监测

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舒张压,以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01

体重监测

每周至少测量一次体重,以检测水肿程度。

02

尿液分析

定期检测尿蛋白,了解肾功能情况。

03

胎儿监测

包括胎动计数和胎心率监测,以评估胎儿宫内状况。

04

病情分级标准

子痫

在先兆子痫基础上发生不明原因的抽搐,需立即抢救。

03

血压明显升高,伴有重度蛋白尿和(或)持续头痛、视觉障碍、上腹部疼痛等明显症状。

02

重度先兆子痫

轻度先兆子痫

血压轻度升高,伴有轻度蛋白尿和(或)轻度头痛。

01

03

急诊处理流程

急救启动原则

立即评估病情

发现孕妇出现先兆子痫症状,应立即进行病情评估,包括血压、蛋白尿、水肿等体征及胎儿状况。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紧急联系相关科室

迅速为孕妇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给予降压、解痉等药物治疗。

及时联系产科、ICU、心血管内科等相关科室,做好协同救治的准备。

1

2

3

关键药物应用规范

根据孕妇血压情况,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如拉贝洛尔、尼莫地平等,确保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降压药物

解痉药物

利尿药物

应用硫酸镁等药物,以缓解孕妇的痉挛症状,预防子痫发作。

针对孕妇的水肿情况,酌情使用利尿药物,如呋塞米等,以减轻水肿和改善肾功能。

紧急转运注意事项

在转运前需对孕妇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转运安全。

转运前评估

在转运过程中,应持续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和胎儿状况,确保病情稳定。

转运中监护

到达目的医院后,需与接诊医生详细交接孕妇的病情、治疗经过及用药情况。

转运后交接

04

临床护理干预

基础生命支持护理

维持氧气供应

给予吸氧,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胎儿缺氧状况。

03

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

02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定时测量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01

用药监护关键环节

用药前评估

评估患者肝肾功能、血压、心率等,确定用药剂量和途径。

01

用药过程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速度,防止药物过量或副作用。

02

用药效果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血压、尿量、肾功能等指标,确保药物治疗效果。

03

子痫发作应对策略

子痫发作时应立即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立即抢救

控制抽搐

监测并发症

使用抗惊厥药物控制抽搐,同时给予镇静剂,减轻患者症状。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胎儿状况及并发症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母婴安全。

05

并发症处置策略

心功能衰竭

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功能衰竭。

脑血管意外

注意患者意识、瞳孔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脑出血、脑水肿等脑血管意外。

肾功能损伤

监测尿量、尿蛋白及肾功能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急性肾损伤。

肝功能异常

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肝酶升高、黄疸等肝功能异常。

常见并发症类型

脑部保护

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预防脑血管意外发生。

心脏保护

减轻心脏负荷,预防心功能衰竭。

肾脏保护

维持尿量,预防急性肾损伤。

肝脏保护

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