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盆底功能疾病影像学诊断.pptx
文件大小:2.17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2.99千字
文档摘要

盆底功能疾病影像学诊断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盆底功能疾病概述

02

影像学检查技术

03

影像诊断标准

04

疾病分期与评估

05

治疗决策支持

06

前沿研究进展

01

盆底功能疾病概述

盆底解剖结构解析

盆底肌群

泌尿生殖器官

筋膜与韧带

神经支配

包括肛提肌、尾骨肌、会阴深横肌等,起到支撑盆腔脏器的作用。

如耻骨尾骨肌筋膜、直肠阴道隔、膀胱阴道隔等,对盆底脏器起悬挂和固定作用。

包括膀胱、尿道、子宫、阴道等,其正常位置和功能受盆底结构的支持。

盆底肌群和筋膜受到腰骶神经丛的支配,确保协调运动和感觉传导。

常见疾病分类标准

盆底器官脱垂

尿失禁

排便障碍

性功能障碍

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依据脱垂程度和部位进行分类。

包括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等,根据尿液漏出的量和时机进行分类。

如直肠前突、盆底肌痉挛等,依据排便时盆底肌群的收缩功能进行分类。

如性交疼痛、性高潮障碍等,与盆底肌群的紧张度和协调性有关。

分娩、手术、长期腹压增加等因素导致盆底肌肉损伤,出现盆底功能下降。

神经受损或功能障碍,导致盆底肌群失去协调运动,影响排尿、排便等功能。

结缔组织退行性病变或胶原纤维减少,使盆底结构的支撑力减弱,导致器官脱垂。

常见症状包括尿失禁、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排便困难、子宫脱垂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理机制与临床表现

盆底肌肉损伤

神经受损

结缔组织病变

临床表现

02

影像学检查技术

动态超声评估方法

实时动态观察

实时动态观察盆底结构及其功能状态,可评估肛提肌、肛门括约肌等盆底肌肉的功能及协调性。

01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通过评估盆底组织的弹性特征,反映盆底功能状态,有助于诊断盆底功能疾病。

02

盆底功能动态评估

在模拟排便、排尿等生理活动下,观察盆底结构的变化及功能状态,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3

磁共振成像(MRI)应用

高分辨率成像

MRI具有高分辨率成像特点,可清晰显示盆底肌肉、筋膜、韧带等结构,为盆底功能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多平面成像技术

盆底功能评估

MRI可进行多平面成像,包括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等,全面评估盆底结构及其功能状态。

MRI可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包括肛提肌、肛门括约肌等盆底肌肉的形态、功能及协调性评估。

1

2

3

排粪造影技术要点

造影剂选择

动态观察

造影前准备

影像分析

选择适宜的造影剂,如硫酸钡或碘水等,确保检查效果。

检查前需清洁肠道,确保肠道内无残留物干扰检查结果。

在排粪过程中动态观察肠道及其周围结构的变化,评估盆底功能及排便功能。

结合排粪造影的影像表现,分析盆底功能疾病的原因及严重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3

影像诊断标准

器官脱垂量化指标

膀胱颈下降至耻骨联合下缘以下,可伴随尿道形态改变及后尿道角度改变。

膀胱脱垂

子宫颈或宫体下降至阴道口平面或以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子宫脱垂

直肠前壁向阴道后壁膨出,呈囊袋状突向阴道,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直肠膨出

肌群损伤特征识别

肛提肌损伤

表现为提肛时肛提肌收缩无力或肌纤维中断,以会阴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

01

肛门外括约肌损伤

表现为肛门失禁,肌纤维连续性中断或缺失。

02

阴道壁膨出

阴道壁膨出呈囊袋状,肌纤维变薄或消失,黏膜层增厚。

03

功能性异常动态观察

尿失禁、尿潴留等,观察膀胱、尿道形态及排尿过程。

排尿功能异常

排便功能异常

性功能异常

直肠排空障碍、便秘等,观察直肠肛管形态及排便过程。

性交疼痛、性欲减退等,观察性交过程中盆底肌群运动情况。

04

疾病分期与评估

分级系统对比分析

盆底功能评分系统

根据盆底肌肉、韧带和器官的支持功能进行评分,有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03

由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和国际抗癌联盟共同制定,适用于多种癌症的分期,包括盆底功能疾病。

02

AJCC/UICC分期系统

TNM分期系统

基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进行分期,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01

多模态影像融合诊断

超声与MRI融合

将超声的实时性和MRI的高分辨率相结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特别适用于评估盆底肌肉和韧带的形态和功能。

CT与PET-CT融合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CT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PET-CT可以反映肿瘤代谢情况,两者的结合有助于发现肿瘤和评估其恶性程度。

将多种影像技术融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信息的互补和协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1

2

3

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将二维影像数据转换为三维模型,使医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病变的立体形态和空间关系。

三维重建技术价值

三维可视化

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在术前进行精确的手术规划和模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术前规划与模拟

结合患者的个体化信息,三维重建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