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病人急救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急救前识别与评估
03
标准化急救流程
04
特殊症状处理措施
05
急救后延续管理
06
急救能力提升体系
01
急救基本概述
01
急救基本概述
PART
精神科急症定义与分类
01
精神科急症定义
指病人出现的急性精神症状和急性精神紊乱,需要及时进行紧急处理和干预。
02
精神科急症分类
按照症状和病因可分为急性精神病性障碍、急性情感性障碍、急性焦虑性障碍等。
常见紧急症状类型
如急性精神分裂症、急性妄想状态等,表现为幻觉、妄想、严重紊乱等。
急性精神病性障碍
如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急性焦虑发作等,表现为情绪失控、情感高涨或低落等。
急性情感性障碍
如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症等,表现为极度紧张、恐惧、呼吸急促等。
急性焦虑性障碍
急救基本原则与目标
快速评估、稳定生命体征、保护患者安全、缓解症状、及时转诊。
急救基本原则
缓解症状、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保护患者安全、减轻患者及家属痛苦。
急救目标
01
02
02
急救前识别与评估
PART
高危行为预警信号
暴力倾向
自杀风险
急性精神症状
过度兴奋或抑制
患者表现出攻击他人或自残的行为,如打人、咬人等。
患者出现自杀念头或计划,以及自残行为。
如突然出现的幻觉、妄想、严重焦虑、抑郁等。
如极度激动、过度活跃或极度安静、呆滞。
精神状态快速评估法
初步观察
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情绪状态、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
01
沟通评估
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思维、感知和情感状态。
02
定向力评估
评估患者对时间、地点和人物的认知能力。
03
自知力评估
判断患者是否认识到自己的精神状况。
04
确保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刺激因素。
场所安全检查
确保场所内至少有两条逃生通道,并保持畅通。
紧急出口畅通
01
02
03
04
移除患者身边的危险物品,如锐器、易燃物等。
危险物品排查
在紧急情况下,也要尽可能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保护患者隐私
环境安全风险排查
03
标准化急救流程
PART
现场紧急干预步骤
初步评估病情
确保患者安全
呼叫急救团队
快速药物干预
快速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危险情况,如呼吸困难、心血管功能衰竭等,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立刻呼叫其他精神科医生、急诊医生、护士等组成的急救团队,共同开展救治工作。
移除可能伤害患者的物品或约束患者,确保患者安全,同时避免自身被患者攻击。
根据患者病情,迅速给予口服或注射抗精神病药物、镇静剂等,以控制患者病情。
多学科协作机制
精神科与急诊科协作
精神科医生和急诊科医生共同参与患者救治,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医疗保护。
精神科与其他科室协作
跨学科团队支持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协作其他科室进行治疗,如心血管科、神经科、内分泌科等。
建立多学科团队,包括精神科医生、急诊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和心理支持。
1
2
3
急救记录规范要求
记录急救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每个重要步骤的时间点,确保急救过程可追溯。
记录时间要求
记录内容要求
记录格式要求
详细记录患者病情、急救措施、用药情况、效果观察以及参与急救的人员等,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采用规范的急救记录格式,如SOAP(主观、客观、评估、计划)记录法,或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的急救记录表格。
04
特殊症状处理措施
PART
急性躁狂暴力倾向干预
约束保护
采取适当的约束措施,如使用约束带、保护衣等,以防止患者自伤或伤害他人。
01
药物治疗
给予镇静类药物,如地西泮、劳拉西泮等,以控制患者的兴奋状态。
02
言语安抚
用温和、冷静的言语安抚患者,避免刺激其情绪。
03
紧急联系
及时联系医生或上级医疗机构,以便进一步处理。
04
自杀自伤行为阻断技术
风险评估
心理干预
清除危险物品
密切观察
及时发现患者的自杀自伤倾向,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移除患者可能用于自杀自伤的物品,如锐器、绳索、药物等。
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对患者进行持续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自杀自伤行为。
一旦发现患者药物中毒,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
根据患者情况采取催吐、洗胃等措施,尽快排出胃内药物。
尽早使用特效解毒剂,以减轻药物对机体的损害。
给予患者生命支持治疗,如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等,同时监测重要脏器功能。
药物中毒应急处置
立即停药
催吐洗胃
特效解毒剂
支持治疗
05
急救后延续管理
PART
病情观察与转诊标准
对急救后的精神科病人进行密切观察,包括精神状况、生理指标、行为表现等,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病情观察
根据病情观察结果,制定转诊标准,将病情严重的病人及时转诊至专业医疗机构,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转诊标准
家属沟通与知情告知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