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知识培训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核心工作原理
01
基础概念解析
03
标准操作流程
04
参数调节策略
05
维护与应急处理
06
临床应用实践
01
PART
基础概念解析
呼吸机定义与分类
呼吸机定义
一种能够替代或辅助人体自主呼吸功能的医疗设备,通过机械装置将空气或氧气送入肺部,并排出废气。
呼吸机分类
常见呼吸机品牌及特点
按照使用方式可分为有创呼吸机和无创呼吸机;按照功能可分为单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机、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机和多功能呼吸机等。
不同品牌的呼吸机在性能、使用范围、价格等方面存在差异,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1
2
3
机械通气发展简史
20世纪初,由于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机械通气方法治疗。
初始阶段
发展阶段
现代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呼吸机逐渐发展成为医疗设备,并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现代呼吸机已经具备了多种功能,如压力控制、容积控制、吸入氧浓度调节等,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临床应用适应症范围
呼吸机主要用于治疗呼吸衰竭、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手术麻醉和重症监护等场合。
常见适应症
对于自主呼吸良好、意识清醒、无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症状的患者,以及未经医生同意的患者,不宜使用呼吸机。
使用禁忌症
在使用呼吸机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和模式,避免出现过度通气或通气不足的情况。同时,要注意防止呼吸道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02
PART
核心工作原理
气动系统运行机制
呼吸机管道系统
将压缩空气或氧气从动力源传输到患者的呼吸道,同时排放废气。
03
空压机或氧气瓶等动力源为呼吸机提供压缩空气或氧气。
02
呼吸机动力源
呼吸机气路系统
通过气路系统实现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传递压缩空气或氧气。
01
通气模式控制逻辑
控制模式
包括辅助通气模式、自主通气模式和指令通气模式等多种模式。
01
通气参数设置
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参数的设置和调整。
02
报警系统
监测通气参数和患者呼吸状况,当出现异常时发出报警信号。
03
压力/容量触发原理
当患者的吸气努力达到预设的压力水平时,呼吸机开始送气。
压力触发
容量触发
触发灵敏度
当患者的吸气努力达到预设的潮气量时,呼吸机开始送气。
触发呼吸机送气的压力或容量阈值,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03
PART
标准操作流程
设备开机与自检步骤
检查设备电源
确保呼吸机连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设备自检
报警设置
按照设备提示完成开机自检,包括气路检查、电路检查和传感器检查等,确保设备各项参数正常。
设置合适的报警参数,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提醒操作人员。
1
2
3
患者管路连接规范
按照呼吸机管路连接图,正确连接患者管路,包括吸气管、呼气管和湿化器等。
管道连接
将管路固定在患者头部或身体合适位置,避免管路移动或扭曲。
管路固定
检查各接头是否连接紧密,防止漏气或脱落。
接头检查
通气参数初始设置
潮气量设置
氧浓度设置
呼吸频率设置
压力设置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潮气量,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通气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通气需求,设置合适的呼吸频率,避免过度通气或通气不足。
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调节合适的氧浓度,以满足患者氧疗需求。
根据患者肺部情况和呼吸力学参数,设置合适的吸气压和呼气压,确保患者呼吸顺畅。
04
PART
参数调节策略
潮气量与呼吸频率设定
01
潮气量设定
根据患者情况、年龄和体重等因素设定合适的潮气量,成人通常设定为8-10ml/kg,小儿为6-8ml/kg。
02
呼吸频率设定
成人通常设定为12-20次/分钟,小儿年龄不同,呼吸频率有所差异,通常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氧浓度(FiO?)调整原则
根据患者氧合情况和病情设定初始氧浓度,通常从60%开始。
初始氧浓度设定
氧浓度调整
氧浓度监测
根据动脉血氧分压(PaO?)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等监测指标,逐步调整氧浓度,确保患者氧合充足且避免氧中毒。
持续监测患者SpO?或PaO?,以确保氧浓度调整在适宜范围内。
设定过高或过低的气道压力报警阈值,以避免患者出现气压伤或通气不足的情况。
气道压力报警阈值
设定合理的潮气量报警阈值,确保患者吸入的气量稳定且符合要求。
潮气量报警阈值
设定氧浓度报警阈值,当患者氧浓度超出设定范围时,及时发出报警提示,确保患者安全。
氧浓度报警阈值
报警阈值设置标准
05
PART
维护与应急处理
日常清洁消毒流程
清洗呼吸机外部
清洗湿化器
清洗和消毒呼吸机管道
呼吸机内部清洁
用湿润的软布擦拭,避免水和其他液体进入机器内部。
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