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临床使用观察与护理要点
演讲人:
日期:
06
质量控制标准
目录
01
设备准备核查
02
患者适应症评估
03
通气过程观察
04
并发症预防护理
05
应急处置流程
01
设备准备核查
呼吸机参数预设标准
6px
6px
6px
设置合适的潮气量,避免过大或过小影响患者通气效果。
潮气量
预设吸气压力水平,以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吸入氧气。
吸气压力
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设置适宜的呼吸频率,确保有效通气。
呼吸频率
01
03
02
预设呼气压力水平,以减少呼气做功和防止肺泡塌陷。
呼气压力
04
面罩/头带消毒流程
清洗
用中性清洁剂清洗面罩和头带,确保无污渍和油渍。
01
消毒
用医用酒精或消毒剂对面罩和头带进行消毒,消灭病菌和病毒。
02
干燥
将面罩和头带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03
组装
确保面罩和头带干燥后,再组装到呼吸机上。
04
备用氧气连接验证
确保氧气接口与呼吸机连接紧密,无泄漏。
检查氧气接口
打开氧气阀门,调节流量,确保备用氧气能够正常供应。
验证氧气流量
检查备用氧气压力是否在规定范围内,确保备用氧气充足。
备用氧气压力检查
02
患者适应症评估
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
心率
血压
中心静脉压
外周循环状况
通过心电图或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患者心率,确保心率在正常范围内。
无创血压监测,观察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以评估心脏功能和血容量状态。
反映右心功能和血容量,指导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
观察四肢末梢温度、颜色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评估外周循环灌注情况。
血气分析基线参数
6px
6px
6px
反映患者肺氧合功能,帮助判断有无呼吸衰竭及程度。
氧合指数(PaO2/FiO2)
反映体内酸碱平衡状态,正常范围为7.35-7.45。
酸碱度(pH)
了解患者通气功能,判断酸碱平衡状况。
二氧化碳分压(PaCO2)
01
03
02
协助判断酸碱失衡类型及严重程度。
碳酸氢根(HCO3-)
04
患者处于舒适体位,有利于呼吸和循环,避免疼痛和不适。
保持头、颈、肩在同一水平线上,确保呼吸道通畅。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如侧卧位有利于患侧肺通气,仰卧位有利于肺底部通气。
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可能导致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需定期变换体位。
患者体位适配标准
舒适度
气道通畅
肺部通气
避免并发症
03
通气过程观察
潮气量实时监测方法
使用专业呼吸机配备的监测设备,实时记录患者潮气量变化。
潮气量监测设备
成人通常设定为5-7ml/kg,实际值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
潮气量正常范围
持续监测,观察是否有逐渐增大或减小的趋势,以评估通气效果。
潮气量变化趋势
漏气补偿效果评估
漏气量监测
通过呼吸机内置监测装置,实时监测漏气量,确保漏气量在安全范围内。
01
漏气原因排查
发现漏气时,及时检查呼吸机管路、面罩等部件是否松动或损坏,以及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
02
漏气补偿调整
根据漏气量,适当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如增加压力水平或调整面罩佩戴方式等。
03
人机同步性判断
同步性不良处理
如出现人机同步性不良,应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或更换合适的呼吸机模式,以提高通气效果。
03
可通过监测呼吸波形、呼吸机报警情况等方式进行评估。
02
同步性评估方法
同步性评估指标
观察患者呼吸与呼吸机送气是否协调一致,包括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等。
01
04
并发症预防护理
面部压疮防护策略
选用合适面罩
定时更换面罩
面部皮肤护理
定期评估
选用合适大小和形状的面罩,确保紧密贴合面部,避免漏气。
每2-4小时放松面罩,以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保持面部皮肤清洁干燥,可在受压部位涂抹专用保护贴膜。
定期检查面部压疮风险,及时调整面罩和固定方式。
适当的体位
胃肠减压
腹部按摩
饮食调整
保持患者头高脚低位,有助于气体排出。
选择易消化、产气少的食物,避免食用产气多的食物。
通过胃肠减压管将胃内气体和液体引出,减轻胃肠道压力。
顺时针轻轻按摩患者腹部,促进肠道蠕动和气体排出。
胃肠胀气缓解措施
分泌物引流操作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分泌物引流
采用头低脚高位或侧卧位,有利于分泌物自然引流。
气管切开护理
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需定期更换气管套管和敷料,保持伤口清洁。
雾化吸入
采用雾化吸入方式湿化呼吸道,稀释分泌物,便于排出。
05
应急处置流程
人机对抗处理步骤
调整呼吸机参数
出现人机对抗时,应首先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吸呼比等,以减轻患者的呼吸负担。
镇静与肌松
寻找原因
在调整呼吸机参数的同时,可给予患者适量的镇静和肌松药物,以减少患者的自主呼吸频率和呼吸肌做功。
积极寻找人机对抗的原因,如患者病情变化、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管道脱落等,及时采取相应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