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840呼吸机参数设置.pptx
文件大小:3.73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2.6千字
文档摘要

840呼吸机参数设置

演讲人:

日期:

06

维护与验证

目录

01

通气模式选择

02

基础参数设置

03

报警阈值配置

04

呼吸监测指标

05

特殊场景应对

01

通气模式选择

常用模式分类说明

容量控制通气(VCV)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压力控制通气(PCV)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呼吸机按照预设的潮气量进行通气,不受患者自主呼吸的影响。

呼吸机按照预设的压力进行通气,患者的自主呼吸会影响通气量。

呼吸机按照预设的潮气量和呼吸频率进行通气,当患者自主呼吸时可以触发呼吸机进行同步通气。

呼吸机在整个呼吸周期内持续向患者提供恒定的正压,主要用于自主呼吸的患者。

适应症匹配原则

急性呼吸衰竭

患者呼吸功能严重受损,需要呼吸机支持,常用容量控制通气或压力控制通气模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患者存在严重的呼气性呼吸困难,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常用压力控制通气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

神经肌肉疾病

患者呼吸肌无力,需要呼吸机支持,常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

术后通气

患者手术后出现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常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

评估患者呼吸状况

切换通气模式前,需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自主呼吸能力等。

调整呼吸机参数

根据患者的呼吸状况和需求,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

选择目标通气模式

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适合的通气模式。

切换通气模式

按下呼吸机上的模式切换键,将呼吸机切换至目标通气模式。

模式切换操作步骤

02

基础参数设置

成人

通常设置为8-10毫升/公斤体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儿童及婴儿

需要根据年龄、体重和病情等因素进行调整,通常婴儿潮气量约为6-8毫升/公斤体重,儿童略高。

呼吸窘迫或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可能需要更高的潮气量,以保证足够的氧合和通气。

潮气量调整标准

成人

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呼吸机的呼吸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儿童及婴儿

由于儿童和婴儿的呼吸频率较高,因此呼吸机的呼吸频率也需要相应调整,通常比成人快。

病情严重或呼吸衰竭患者

应根据患者的实际呼吸情况和血气分析结果来设置呼吸频率,以保证患者的氧合和通气需求。

呼吸频率计算依据

吸呼比设置规范

成人

通常设置为1:2或1:3,即吸气时间为呼气时间的1/2或1/3。

儿童及婴儿

由于呼吸频率较快,吸呼比可适当调整为1:1.5或1:2。

急性呼吸衰竭或需要较高通气压力的患者

吸呼比可设置为较大的值,如1:1或反比通气,以延长呼气时间,减少气道陷闭和残气量。

03

报警阈值配置

压力报警上下限

01

压力报警上限

设置呼吸机压力过高时的报警阈值,以避免对患者造成气压伤。

02

压力报警下限

设置呼吸机压力过低时的报警阈值,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低限度的通气支持。

分钟通气量警报

当患者的分钟通气量超过预设的报警阈值时,呼吸机将发出警报,提示患者通气过度。

分钟通气量过高警报

当患者的分钟通气量低于预设的报警阈值时,呼吸机将发出警报,提示患者通气不足。

分钟通气量过低警报

窒息保护触发机制

窒息报警触发条件

当呼吸机检测到患者窒息时,将触发窒息保护机制,自动调整呼吸机参数或停止呼吸机工作,以确保患者安全。

01

窒息报警后处理

当呼吸机发出窒息报警时,应立即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堵塞或呼吸机是否故障,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02

04

呼吸监测指标

波形实时监测项

实时监测压力波形,确保呼吸机输出压力稳定。

压力-时间波形

流量-时间波形

容量-时间波形

实时监测呼吸气流波形,反映患者呼吸情况。

实时监测肺容积变化,评估肺顺应性。

肺功能参数显示

潮气量

显示患者每次呼吸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01

分钟通气量

显示患者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量,评估通气功能。

02

气道峰压

显示呼吸机送气过程中的最高压力,评估肺部阻力。

03

肺顺应性

评估肺组织的弹性及胸廓的完整性。

04

氧浓度反馈调整

实时监测患者吸入氧浓度,确保氧疗效果。

氧浓度监测

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反映氧合血红蛋白比例。

氧饱和度监测

根据血氧饱和度自动调节氧浓度,确保氧疗安全。

氧浓度自动调整

05

特殊场景应对

高气道阻力处理

增加吸气压

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延长吸气时间

调整呼吸频率

适当提高吸气压力水平,增加肺通气量,缓解气道阻力。

通过延长吸气时间,使肺泡充分扩张,增加通气量。

通过增加呼气末气道压,防止肺泡塌陷,提高肺顺应性。

适当降低呼吸频率,避免过度通气造成气道压力过高。

低顺应性调整方案

增加通气量

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提高肺泡通气量,改善低氧血症。

02

04

03

01

减小气道阻力

使用扩张支气管的药物或吸痰等措施,降低气道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