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呼吸衰竭诊断与处理原则.pptx
文件大小:3.96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3.04千字
文档摘要

呼吸衰竭诊断与处理原则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临床诊断标准

01

病理生理学基础

03

急性期处理原则

04

并发症防治

05

长期管理策略

06

特殊场景处置

01

病理生理学基础

呼吸衰竭定义与分型

呼吸衰竭定义

呼吸衰竭分型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肺内外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按照动脉血气分类,可分为I型呼吸衰竭和II型呼吸衰竭。I型呼吸衰竭指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II型呼吸衰竭指缺氧伴CO2潴留。

气体交换障碍机制

包括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是指由于肺组织弹性减弱或胸廓活动障碍引起的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是指由于气道阻塞导致的通气障碍。

通气功能障碍

包括弥散障碍和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障碍是指由于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异常增厚所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指肺泡通气与血流之间的正常比例关系失调,导致部分肺泡通气不足而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换气功能障碍

呼吸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

包括支气管-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血栓栓塞症等,以及胸廓病变如胸廓畸形、胸廓外伤等。

如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导致的心排出量减少或肺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影响肺的气体交换功能。

常见病因分类

神经系统疾病

如脑血管意外、脑炎、脑外伤等,可影响呼吸中枢或呼吸肌功能,导致呼吸衰竭。

其他

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药物中毒等,也可引起呼吸衰竭。

02

临床诊断标准

血气分析核心指标

动脉血氧分压(PaO2)

用于判断有无呼吸衰竭和缺氧,以及判断有无呼吸衰竭的类型。PaO2小于60mmHg为呼吸衰竭。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用于判断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PaCO2大于50mmHg为呼吸衰竭。

pH值

反映体内酸碱平衡状态,用于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pH小于7.35为酸中毒,pH大于7.45为碱中毒。

临床表现分级标准

呼吸困难

精神神经症状

发绀

循环系统表现

表现为患者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改变。

口唇、甲床等出现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

精神错乱、嗜睡、昏迷等,是呼吸衰竭导致的神经精神症状。

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率失常等,严重者可出现循环衰竭。

影像学检查价值

胸部X线检查

胸部CT检查

超声检查

放射性核素扫描

可反映肺部病变情况,如肺炎、肺水肿等,对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帮助。

比X线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如肺部血管、支气管等结构,对呼吸衰竭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

可评估心脏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右心衰竭或心包积液等并发症。

可评估肺通气和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程度。

03

急性期处理原则

氧疗策略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氧分压选择适当的氧疗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

氧疗方式

根据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调节吸氧浓度,避免氧中毒和二氧化碳潴留。

氧浓度调节

持续氧疗直至患者病情稳定或血气分析指标达到正常范围。

氧疗时间

机械通气适应症

呼吸衰竭程度

当患者自主呼吸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时,需及时应用机械通气。

01

呼吸力学改变

存在严重的气道阻塞、呼吸肌疲劳或胸廓畸形等,导致呼吸力学改变,需机械通气辅助。

02

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为了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功能,避免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导致的损害,需及时应用机械通气。

03

循环支持要点

液体平衡管理

合理控制输液量和速度,避免过量输液导致肺水肿等不良反应,同时确保患者水、电解质平衡。

03

密切监测患者心功能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确保循环稳定。

02

心功能监测与支持

维持有效循环

通过补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手段,确保患者有效循环血量充足,避免休克等循环衰竭情况发生。

01

04

并发症防治

多器官功能障碍处理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器官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多器官功能障碍。

早期识别

早期干预

脏器支持

针对不同器官功能受损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保护肝肾功能、改善凝血功能等。

严重受损的器官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如呼吸机辅助通气、连续性肾替代治疗等。

增加通气量,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可通过调整呼吸机参数或使用呼吸兴奋剂来实现。

减少通气量,减少二氧化碳排出,可通过调整呼吸机参数或适当使用镇静剂来实现。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治疗。

给予氯化钾等酸性药物治疗,同时积极处理原发病因。

酸碱平衡纠正方法

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无菌操作

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进行呼吸治疗、吸痰、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