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小儿误吸急救流程.pptx
文件大小:3.31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1
总字数:约2.58千字
文档摘要

演讲

XXX

日期

日期:

小儿误吸急救流程

Contents

目录

症状识别与评估

现场急救基础操作

专业施救技术应用

医疗协同处理流程

后期观察与护理

预防教育与普及

PART

01

症状识别与评估

常见诱因分析

进食或口含异物

小儿在进食或口含异物时,容易因哭笑、打闹或惊吓等因素导致异物吸入。

01

呕吐

呕吐时胃内容物容易误吸入气道。

02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导致痰液增多,容易误吸入气道。

03

典型症状辨识

表现为吸气费力,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呼吸频率增快。

吸气性呼吸困难

突然发生阵发性咳嗽,可伴有呕吐。

咳嗽

严重时出现面色青紫、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窒息

严重程度判断

重度

出现明显的缺氧症状,如面色青紫、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03

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出现三凹征,但无明显的缺氧症状。

02

中度

轻度

仅有轻微的吸气性呼吸困难,无其他明显症状。

01

PART

02

现场急救基础操作

体位调整原则

将患儿俯卧在施救者前臂上,头低足高,用手托住下颌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俯卧位

仰卧位

侧卧位

将患儿仰卧在平坦的硬板床上,头部稍微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患儿侧卧,以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阻塞呼吸道。

背部叩击手法

01

空心掌叩击

施救者一手支撑患儿胸部,另一手空心掌在患儿两肩胛骨之间叩击5次,以促使异物咳出。

02

压胸法

对于较小的婴儿,可用食指和中指并拢按压胸骨下部,使胸腔内压增高,促使异物咳出。

胸部冲击要点

位置

在胸骨下部与肋缘交界处,即两乳头连线正下方。

力度

频率

适度用力,以产生足够的冲击力使胸腔内压增高,促使异物咳出。

每次冲击后检查患儿是否咳出异物,若未咳出,则再次冲击,直至异物咳出或患儿失去反应。

1

2

3

PART

03

专业施救技术应用

利用冲击腹部及膈肌下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气流,从而将异物从呼吸道驱出。

海姆立克法分解

原理介绍

施救者站在患儿身后,环抱患儿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紧贴患儿腹部中线,位于肚脐上方、胸骨下方的凹陷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并快速向上、向内用力挤压,形成一股冲力。

操作方法

操作时需保持冷静,避免用力过大导致患儿受伤;若患儿已失去意识,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注意事项

异物取出操作规范

评估异物情况

注意事项

取出异物方法

首先确定异物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患儿是否能够自主呼吸,以便采取合适的急救措施。

若异物位于喉部较浅位置,可尝试用手指或钳子轻轻取出;若异物较深,可采用海姆立克法或借助专业医疗器械取出。

在取出异物过程中,要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哭闹和剧烈运动,以免将异物吸入更深的位置。

心肺复苏启动条件

判断患儿意识

判断呼吸和心跳

拨打急救电话

心肺复苏操作

轻拍患儿肩膀并大声呼喊,以判断其是否失去意识。

仔细观察患儿是否有呼吸和心跳,若呼吸微弱或心跳停止,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

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应拨打急救电话或安排其他人寻求医疗救助。

按照C-A-B的顺序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直到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或专业救援人员到达。

PART

04

医疗协同处理流程

急救中心联系要点

拨打全国统一急救电话,报告患儿情况,请求医疗救援。

紧急联系电话

详细报告患儿姓名、年龄、误吸物品、症状及发生时间等信息。

报告内容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前,按照接线员的指导进行初步急救。

接线员指导

患儿体位

保持患儿侧卧位或头低脚高位,防止误吸物进一步深入。

保持呼吸通畅

及时清理患儿口腔和鼻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呼吸、心率等病情变化,及时报告急救人员。

避免刺激

避免过度摇晃或刺激患儿,以免加重病情。

转运过程注意事项

医院交接重点信息

紧急处理

如患儿病情严重,应立即进行抢救,同时通知相关科室会诊,协同救治。

03

采用口头交接和书面交接两种方式,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02

交接方式

交接内容

详细交接患儿病情、误吸物品、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及效果等信息。

01

PART

05

后期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监测指标

呼吸频率和节律

心率和血压

体温

意识状态

观察患儿呼吸频率和节律是否正常,警惕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的出现。

持续监测患儿心率和血压,及时发现异常波动。

定期测量体温,警惕发热。

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包括反应、精神状态等,警惕意识障碍。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消化道感染

加强看护,避免患儿再次误吸或吸入异物。

窒息

01

02

03

04

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肺部感染

密切监测呼吸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

并发症预防措施

家属心理安抚方法

沟通解释

向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消除疑虑和不安。

01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家属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