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工业机器人常用的坐标系不包括以下哪种()
A.世界坐标系
B.关节坐标系
C.工具坐标系
D.地理坐标系
答案:D
解析:工业机器人常用的坐标系有世界坐标系、关节坐标系、工具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等,地理坐标系一般不用于工业机器人系统,所以选D。
2.工业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是指()
A.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实际到达位置与目标位置的接近程度
B.机器人重复到达某一目标位置的准确程度
C.机器人各关节运动的精度
D.机器人轨迹规划的精度
答案:B
解析:重复定位精度是指机器人重复到达某一目标位置的准确程度,A选项描述的是定位精度,C选项各关节运动精度是影响整体精度的一部分,但不是重复定位精度的定义,D选项轨迹规划精度与重复定位精度概念不同,所以选B。
3.以下哪种传感器通常用于工业机器人的视觉系统()
A.温度传感器
B.压力传感器
C.摄像头
D.加速度传感器
答案:C
解析:摄像头可获取图像信息,是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常用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压力,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加速度,它们都不用于视觉系统,所以选C。
4.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式主要有()
A.点位控制和连续轨迹控制
B.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
C.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D.速度控制和力控制
答案:A
解析: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式主要分为点位控制(PTP)和连续轨迹控制(CP)。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是操作模式;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是控制系统的类型;速度控制和力控制是对机器人运动或交互的具体控制手段,并非主要的运动控制方式,所以选A。
5.机器人编程中,示教编程的优点是()
A.编程效率高
B.适用于复杂任务编程
C.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低
D.程序通用性强
答案:C
解析:示教编程是操作人员通过手动操作机器人,记录其运动轨迹和位置等信息来完成编程,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低。但其编程效率相对较低,不适用于复杂任务编程,且程序通用性差,所以选C。
6.工业机器人的负载能力是指()
A.机器人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
B.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
C.机器人在工作空间内任意位置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
D.机器人在额定工况下,末端执行器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
答案:D
解析:工业机器人的负载能力是指在额定工况下,末端执行器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A选项没有考虑额定工况和末端执行器的限定;B选项缺少额定工况条件;C选项任意位置表述不准确,所以选D。
7.以下哪种驱动方式在工业机器人中应用最广泛()
A.液压驱动
B.气压驱动
C.电动驱动
D.机械驱动
答案:C
解析:电动驱动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效率高、易于维护等优点,在工业机器人中应用最广泛。液压驱动适用于大负载、大力矩的场合,但存在泄漏等问题;气压驱动成本低、动作迅速,但定位精度低;机械驱动一般用于特定的简单机械装置,所以选C。
8.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空间是指()
A.机器人本体所占的空间
B.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能够到达的所有空间区域
C.机器人各关节运动所能覆盖的空间
D.机器人安装的车间空间
答案:B
解析: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空间是指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能够到达的所有空间区域,A选项机器人本体所占空间不是工作空间;C选项各关节运动覆盖空间不准确,关键是末端执行器能到达的区域;D选项车间空间与工作空间概念不同,所以选B。
9.在工业机器人的运动学中,正运动学是指()
A.已知关节变量,求末端执行器的位姿
B.已知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求关节变量
C.研究机器人的运动轨迹
D.研究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
答案:A
解析:正运动学是根据机器人各关节的变量(角度或位移)来计算末端执行器的位姿(位置和姿态),B选项是逆运动学的定义;C选项运动轨迹研究涉及到运动规划等内容;D选项动力学特性研究与运动学不同,所以选A。
10.工业机器人的通信方式不包括()
A.以太网通信
B.串口通信
C.蓝牙通信
D.光纤通信
答案:C
解析:在工业机器人系统中,以太网通信、串口通信和光纤通信都较为常用,可实现机器人与控制器、上位机等设备的数据传输。蓝牙通信虽然也是一种无线通信方式,但由于其传输距离短、抗干扰能力弱等特点,一般不用于工业机器人系统,所以选C。
11.以下哪种机器人编程语言属于图形化编程语言()
A.RAPID
B.Karel
C.RoboPro
D.VAL
答案:C
解析:RoboPro是一种图形化的机器人编程语言,通过拖拽图形化模块来实现编程,适合初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