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细胞学
生物进化论
2
6.2课程标准
1.知识目标
了解拉马克、达尔文的简介。
了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之间进化的证据。
了解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之间进化的证据。
掌握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基本论点。
2.能力目标
具备初步批判性思维能力。
3.素质目标
弘扬科学家精神,博学德清,鼎新致用
第二节生物进化论
一、基本观点
1809年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1744~1829)出版了《动物哲学》。
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拉马克认为是“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1809~1882)出版了《物种起源》。
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认为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用进废退图片
物竞天择图片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
(一)古生物学证据
植物从孢子繁殖进化到种子繁殖。
孢子是植物所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孢子繁殖包括最低等水生的藻类植物;原始矮小的陆生苔藓植物以及有根茎叶分化的蕨类植物;
种子繁殖包括种子裸露的高大的裸子植物以及种子被包裹的被子植物。
1.植物进化的证据
⑴藻类植物
藻类是最低等的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利用孢子繁殖。常见的有绿藻中的水绵、红藻中的紫菜、褐藻中的海带等。
藻类植物图片
⑵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是一类小型的低等原始的陆生植物,无真根和维管束。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受精作用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常成片生长在阴湿的土表、石面或树干上。
常见的有葫芦藓、大金发藓、地钱等。
⑶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是具有维管束的最原始的维管植物。孢子体世代发达,有根、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称原叶体,虽能独立生活,但生活期短,跟孢子体相比,不占优势地位。
常见的有蕨、贯众、槐叶苹,满江红等。
苔藓植物图片
蕨类植物图片
⑷裸子植物
裸子植物最大的特征是植物的花粉由风力传播,并直接进入胚珠进行受精能形成种子,因此种子是裸露的。
种子植物的配子体即花粉粒和胚囊,仅由很少细胞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孢子体上。常见种类有松、柏、银杏、水杉等。
⑸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有完善而复杂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能更适应各种环境,因此在地球上占绝对优势。
被子植物最大的特点是:有真正的花,胚珠包在子房里,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裸子植物图片
被子植物图片
2.动物进化的证据
动物从卵生进化到胎生哺乳。
卵生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胎生哺乳主要是体温恒定的哺乳类。
⑴鱼类
鱼类全部水栖,大多数种类体表被鳞,以鳍游泳,用鳃呼吸,多数有鳔,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单循环,属变温动物。体外受精,多卵生。
鱼类又分淡水鱼类如鲫鱼、鲤鱼、青鱼等淡水鱼;海洋鱼类,黄鱼、带鱼、鲨鱼等海洋鱼。
生物进化树图片
鱼类动物图片
⑵两栖类
两栖类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两栖类动物皮肤裸露,湿润,成体具囊状肺,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为不完全双循环,变温动物。体外受精、卵生,个体发育有变态现象。
常见的有青蛙、蟾蜍、蝾螈、大鲵等
⑶爬行类
多营陆生生活,皮肤干燥,体表覆盖角质鳞或骨板,蜂窝状肺,心脏为二心房二心室,但心室间为不完全隔膜,变温动物。体内受精,多为卵生。
常见的有龟、鳖、鳄、蛇等。
两栖类动物图片
爬行类动物图片
⑸哺乳类
多营飞行生活,全身被羽,前肢特化为翼,具海绵状肺和气囊,心脏四室,完全的双循环,体温高而恒定。无齿,有角质喙。体内受精,卵生。
常见有鸡、鸭、鸽、鹰、鸵鸟等。
体表被毛,心脏四室,体温多数恒定,有发达的神经系统;胎生、哺乳。
如鼠、蝙蝠、鲸、白鳍豚、狮、猫、狗、牛、羊、马、猴、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