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的呼吸道管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01
创伤呼吸道评估原则
02
基础气道处理技术
03
高级气道管理技术
04
特殊创伤应对方案
05
并发症预防措施
06
急救培训体系
01
创伤呼吸道评估原则
快速意识状态判断
观察呼吸频率与节律
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呼吸急促、缓慢或不规则。
01
评估呼吸深度
正常呼吸应平稳、均匀,异常深快或浅快呼吸均提示可能存在呼吸系统问题。
02
观察嘴唇和甲床颜色
缺氧时可能出现发绀。
03
气道梗阻特征识别
表现为吸气费力,胸骨上窝、锁骨上窝等明显凹陷。
吸气性呼吸困难
表现为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可伴有哮鸣音。
呼气性呼吸困难
提示声带或喉部受损,可能导致气道狭窄。
声音嘶哑
颈椎保护必要性确认
评估通气与颈椎保护的关系
在保证患者通气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颈椎活动,防止二次损伤。
03
在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应使用颈托或其他支具固定颈椎,避免进一步损伤。
02
保持颈椎稳定
评估颈椎损伤风险
对于怀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在移动或转换体位时需特别小心。
01
02
基础气道处理技术
仰头抬颏法
将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手掌推动前额使头部后仰,同时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抬起下巴,使口腔和咽喉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推举下颌法
将手指放在下颌的骨骼部分,向上推举下颌,使口腔和咽喉保持开放。
手法开放气道操作
吸引设备使用规范
吸引设备类型
常用的吸引设备有手动吸引器、电动吸引器,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吸引设备。
01
吸引压力控制
吸引时需注意控制压力,避免损伤患者气道黏膜,通常吸引压力在100-200mmHg之间。
02
吸引时间
每次吸引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5秒,以免损伤患者气道。
03
体位调整维持策略
保持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或稍微后仰,有助于减少舌后坠和喉痉挛的发生。
头部位置
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有助于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翻身拍背
对于胸部创伤或肺部疾病患者,应采取患侧卧位,以减少患侧压迫和疼痛。
患侧卧位
03
高级气道管理技术
呼吸道梗阻
喉部、气管、支气管等部位梗阻导致呼吸困难或窒息。
01
呼吸衰竭
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如ARDS、COPD等。
02
心跳骤停
进行心肺复苏时,为实施有效通气而需要插管。
03
麻醉及药物过量
全麻手术或药物过量导致呼吸抑制或停止。
04
气管插管适应症选择
环甲膜穿刺操作要点
穿刺部位
穿刺工具
穿刺方法
穿刺后处理
选择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之间的凹陷处作为穿刺点。
选用适当型号的环甲膜穿刺针或粗针头进行穿刺。
局部消毒后,将穿刺针刺入环甲膜,直至有落空感或有空气喷出。
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插入气管导管,连接呼吸机进行通气,并固定气管导管。
机械通气参数设定
潮气量
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肺部情况设定,一般设置为8-10ml/kg。
01
呼吸频率
根据患者自主呼吸情况设定,一般设置为12-20次/分。
02
吸呼比
根据患者肺部情况和通气需求设定,一般设置为1:2-1:3。
03
氧浓度
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和通气情况设定,一般设置为40%-60%。
04
04
特殊创伤应对方案
及时清理异物,防止呼吸道阻塞。
口腔内异物
采用抬高头部、口腔内放置通气管道等方法缓解呼吸困难。
软组织肿胀
01
02
03
04
可能需要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方式维持呼吸道通畅。
颌骨骨折
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如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等。
呼吸困难
颌面外伤气道处理
烧伤患者气道维护
6px
6px
6px
判断烧伤是否对呼吸道造成严重影响,及时采取措施。
评估呼吸困难程度
对于严重烧伤导致呼吸道梗阻的患者,需要进行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
保持呼吸道通畅
01
03
02
使用湿化器或雾化吸入等方式,保持呼吸道湿润,促进痰液排出。
湿化气道
04
儿童创伤气道管理
紧急评估
异物处理
气管插管
呼吸道监测
快速评估儿童呼吸状况,判断是否存在呼吸道梗阻或呼吸困难。
及时清理呼吸道内异物,如呕吐物、血液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无法维持呼吸道通畅的儿童,需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确保通气。
在急救过程中,持续监测儿童的呼吸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05
并发症预防措施
误吸风险防控方法
包括意识障碍、吞咽障碍、胃食管反流等患者。
识别误吸高风险患者
床头抬高30-45度,减少误吸风险。
采取合适体位
及时清理口腔和咽部分泌物,保持清洁。
严格管理口咽分泌物
如镇静剂、肌松剂等。
避免使用易误吸药物
气道黏膜损伤规避
选用合适的气道管理工具
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需选择适合患者情况的工具。
02
04
03
01
保持适当的气道湿化
使用湿化器或雾化器,保持气道湿润,减少黏膜损伤。
遵循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