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院前急救高空坠落处置规范.pptx
文件大小:4.46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2.47千字
文档摘要

院前急救高空坠落处置规范

演讲人:

日期:

CATALOGUE

02

伤情初步判断

01

现场安全评估

03

基础生命支持

04

脊柱保护操作

05

转运流程规范

06

预防与教育

现场安全评估

01

环境危险排查

观察地面是否平坦、有无尖锐物品、电线、积水等,避免二次伤害。

地面情况

检查坠落现场附近是否有建筑物、树木、围墙等,以防发生二次坠落或坍塌。

周围环境

确定坠落物的来源,排查是否还有其他坠落物或悬挂物,确保现场安全。

坠落物排查

坠落高度判断

坠落姿势

根据坠落者的姿势和受伤情况,判断坠落过程中是否有翻滚或撞击等动作。

03

评估坠落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判断救援人员是否能够安全到达。

02

坠落距离

高度评估

根据现场情况,大致判断坠落者所处的高度,以便决定救援方式和安全措施。

01

防护装备穿戴

头盔

佩戴安全头盔,保护头部免受撞击和跌落物伤害。

01

防护服

穿着合适的防护服,防止皮肤被划破或受伤。

02

安全带

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安全带或其他固定装置,确保救援人员与坠落者之间的安全连接。

03

伤情初步判断

02

意识状态检查

呼叫伤者

判断伤者的意识水平,能否回答问题,是否有意识障碍。

观察瞳孔

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注意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射,以评估是否存在脑损伤或药物中毒。

通过睁眼、语言和运动反应评估伤者意识状态。

1

2

3

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注意有无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

呼吸情况

检查脉搏、心率、血压,评估血液循环状况,注意有无休克表现。

循环状况

记录伤者体温,判断是否存在低温或高温现象。

体温测量

生命体征监测

创伤类型识别

多发伤

评估伤者是否有多个部位的创伤,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骨盆和四肢等。

03

识别有无内脏损伤、关节脱位或骨折,注意观察伤者的疼痛部位、肿胀程度和功能障碍。

02

闭合性创伤

开放性创伤

检查是否有皮肤破损、出血或骨折,并评估伤口的大小、深度和污染程度。

01

基础生命支持

03

气道管理操作

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下近下颌骨处,提起下颌,使头部后仰,保持气道开放。

仰头抬颏法

推压额头法

放置口咽通气管

对于疑似有颈椎损伤的患者,可采用推压额头的方法,使头部后仰而不过度伸展颈椎。

对于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可采用口咽通气管以保持气道通畅。

心肺复苏指征

判断患者意识

呼叫患者或轻拍其肩膀,观察是否有反应。

01

判断呼吸和心跳

仔细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或心跳,若无或异常,则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02

紧急呼叫救援

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紧急呼叫专业救援人员前来支援。

03

止血包扎技术

对于表面伤口出血,可用无菌纱布或清洁的布料直接压迫伤口,以达到止血目的。

直接压迫止血

对于四肢出血,可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但要注意绑扎的时间和力度,避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止血带应用

对于出血部位进行包扎固定,避免在转运过程中加重出血或造成二次损伤。

包扎固定

脊柱保护操作

04

轴线翻身技术

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需多人协作,确保患者头部和脊柱在同一轴线上,避免过度弯曲或扭转。

03

将患者平移至硬质担架或平板上,保持脊柱在同一轴线上,同时翻动患者至所需体位。

02

操作方法

定义

轴线翻身是保持脊柱在同一轴线上进行翻身,以避免脊柱弯曲或扭转的技术。

01

颈托使用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型选择合适的颈托,确保固定稳定且舒适。

颈托选择

佩戴方法

注意事项

将颈托固定在患者颈部,确保颈部与脊柱在同一轴线上,避免颈部过度伸展或弯曲。

佩戴颈托时需保持患者头部稳定,避免头部晃动或扭曲,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呼吸和颈部血液循环情况。

搬运体位控制

搬运方法

采用平抬法或滚动法将患者搬运至担架或救护车上,确保脊柱在同一轴线上。

01

体位控制

在搬运过程中,需保持患者头部和脊柱在同一轴线上,避免过度弯曲或扭转。

02

注意事项

搬运过程中需多人协作,确保患者平稳、安全地移动,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03

转运流程规范

05

搬运工具选择

选用硬质担架,如脊柱板、铲式担架等,以确保患者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担架

配备专业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能够应对转运途中的紧急情况。

救护车

如颈托、固定带等,用于固定患者,防止二次损伤。

其他辅助工具

途中监护要点

疼痛控制

采取适当的镇痛措施,减轻患者疼痛,防止因疼痛引起的休克等并发症。

03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

02

气道管理

生命体征监测

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病情稳定。

01

交接准备事项

将患者的病情、受伤部位、已采取的措施等详细交接给接收医院。

病情交接

物品交接

双方确认

将患者随身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药物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