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卒中学会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再灌注治疗概述
2.患者评估与筛选
3.溶栓治疗
4.机械取栓治疗
5.其他再灌注治疗
6.再灌注治疗后的药物治疗
7.再灌注治疗后的康复治疗
8.再灌注治疗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01再灌注治疗概述
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性时间窗价值再灌注治疗能在黄金时间窗内迅速恢复血流,减少脑组织损伤,降低致残率。据统计,每延迟1分钟,患者致残率增加1.5%,死亡率增加7%。挽救生命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疗能有效挽救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数据显示,再灌注治疗可以使死亡率降低20%至30%。降低致残再灌注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关研究表明,经过再灌注治疗,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的比例可达到60%以上。
再灌注治疗的目的恢复血流再灌注治疗的首要目的是迅速恢复脑部血流,减少脑组织缺血时间,从而降低脑细胞损伤。据统计,缺血时间每减少1分钟,脑组织损伤减轻的概率增加10%。减轻症状再灌注治疗有助于减轻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症状,如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研究发现,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症状缓解率可达80%以上。降低死亡率再灌注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临床数据显示,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死亡率较未治疗者降低30%至50%。
再灌注治疗的时机选择黄金时间窗再灌注治疗应在卒中发生后的黄金时间窗内进行,通常为3-4.5小时。在此期间,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较高,治疗效果最佳。患者评估选择再灌注治疗时机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保患者符合治疗条件。评估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治疗启动时间从患者到达医院到开始再灌注治疗的时间应控制在60分钟内,对于溶栓治疗,时间控制在45分钟内更为理想。
02患者评估与筛选
病史采集主诉与症状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包括发病时间、症状持续时间、有无诱发因素等。例如,发病前有无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情况。既往病史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可能增加卒中风险的因素。同时,询问家族中有无卒中病史。药物使用情况询问患者目前的药物使用情况,特别是正在服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等,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肢体肌力、感觉障碍、共济运动和语言功能等。例如,评估肌力时,通常采用0-5级的量表进行评分。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体温。血压控制是预防卒中复发的重要措施,理想血压目标为140/90mmHg。辅助检查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血糖、血脂等。心电图有助于排除心律失常,血常规和血糖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
辅助检查头部CT或MRI进行头部CT或MRI扫描,以明确诊断是否为缺血性卒中,并评估病变部位和范围。CT扫描通常在入院后15分钟内完成,MRI则需更长时间。血管影像学血管影像学检查,如MRA或CTA,用于评估脑血管情况,了解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为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检查应在溶栓治疗前完成。血液检查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和溶栓治疗的安全性。这些检查通常在入院后1小时内完成。
03溶栓治疗
溶栓药物选择常用溶栓药常用溶栓药物包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rt-PA是目前国际上推荐使用的溶栓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物剂量rt-PA的推荐剂量为0.9mg/kg,总剂量不超过90mg。尿激酶的剂量根据体重计算,通常为100万至150万U。药物选择依据药物选择应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发病时间、体重、出血风险等。对于发病时间在4.5小时内的患者,rt-PA是首选药物。
溶栓治疗流程评估与准备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同时,准备溶栓药物、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评估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药物给药溶栓药物通过静脉给药,rt-PA通常在5分钟内静脉推注10%的剂量,剩余90%在接下来的1小时内静脉滴注。尿激酶则在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监测与处理给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变化和出血情况。如出现出血并发症,应立即停止溶栓治疗,并根据出血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溶栓治疗并发症及处理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是溶栓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3-8%。患者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时,应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并给予止血和降颅内压治疗。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可能导致脑水肿和神经元死亡,症状包括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应给予脱水治疗,控制颅内压,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功能。其他并发症其他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发热等,一般通过对症治疗可得到缓解。溶栓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