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科常见疾病诊疗概述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颈椎相关疾病
腰椎退行性疾病
脊柱畸形矫正
骨质疏松性脊柱病变
脊柱创伤处理原则
炎症性脊柱疾病
01
颈椎相关疾病
PART
颈椎病类型与临床表现
颈型颈椎病
颈部肌肉僵硬、疼痛,活动受限,局部肌肉紧张。
01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肩臂部疼痛、麻木,上肢无力,手部精细动作能力下降。
02
脊髓型颈椎病
四肢无力、走路不稳、踩棉花感,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03
椎动脉型颈椎病
头晕、眩晕、恶心,甚至猝倒,与颈部活动有关。
04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头痛、偏头痛、视力模糊、心律失常,与交感神经受刺激有关。
05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吞咽困难、有异物感,颈部活动时症状加重。
06
影像学诊断标准
6px
6px
6px
观察颈椎生理曲度、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病变。
X线检查
对软组织、脊髓、神经根等结构显示清晰,是颈椎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MRI检查
清晰显示颈椎骨质结构、椎间盘、椎间孔等,有助于发现细微病变。
CT检查
01
03
02
可观察椎动脉形态、走行及受压情况,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
椎动脉造影
04
保守与手术干预策略
保守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针灸、推拿、理疗、牵引等,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止痛药、消炎药、肌松药等,可减轻疼痛、消除炎症、缓解症状。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椎间融合、减压术等。
术后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包括物理治疗、功能锻炼等。
02
腰椎退行性疾病
PART
腰椎间盘突出病理机制
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髓核退行性变,纤维环退行性变,软骨板退行性变,导致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生理
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
退行性改变的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产生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等症状。
长期腰部劳损、腰部外伤、遗传因素、腰椎发育异常等。
1
2
3
神经根受压鉴别诊断
下肢放射痛、麻木、肌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神经根受压的症状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腱反射异常等。
神经根受压的体征
MRI检查可见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
神经根受压的影像学检查
阶梯化治疗方案
非手术治疗
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针灸、推拿等,适用于轻度患者或初发患者。
01
介入治疗
如椎间孔镜技术、射频消融术等,适用于中度患者或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
02
手术治疗
如椎间融合内固定术、腰椎减压固定术等,适用于重度患者或经介入治疗无效的患者。
03
03
脊柱畸形矫正
PART
脊柱侧弯分型标准
特发性脊柱侧弯
原因不明的脊柱侧弯,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多见。
03
由脊柱以外的因素引起,如姿势性侧弯、双下肢不等长等。
02
非结构性脊柱侧弯
结构性脊柱侧弯
由脊柱本身结构异常所致,如椎体畸形、椎间盘突出等。
01
Cobb角测量与评估
在脊柱侧凸的上下两端各选择一个椎体,作两条平行于椎体上下终板的直线,两直线的交角即为Cobb角。
Cobb角定义
Cobb角评估
Cobb角测量方法
通过测量Cobb角的大小,可以评估脊柱侧凸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在X线片上确定脊柱侧凸的上下端椎,分别作两条平行于椎体上下终板的直线,两直线的交角即为Cobb角。
支具治疗
适用于轻中度脊柱侧弯,通过佩戴支具来纠正脊柱侧弯,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支具治疗与手术指征
手术指征
对于重度脊柱侧弯或支具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等,具体手术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而定。
术后康复
手术后需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以促进脊柱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4
骨质疏松性脊柱病变
PART
骨质疏松是导致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原因,由于骨密度降低,骨骼脆弱,轻微的外力或日常活动都可能引起骨折。
椎体压缩骨折诱因
骨质疏松
摔倒、跌落、交通事故等外力作用,尤其是作用于脊柱部位,容易导致椎体压缩骨折。
外伤
如肿瘤、炎症等病变侵犯脊柱椎体,也可能导致椎体压缩骨折。
病变
骨密度检测分级
骨密度在正常范围内,骨骼强度正常,不易发生骨折。
正常骨密度
骨密度低于正常范围,但尚未达到骨质疏松症的程度,需引起关注并采取预防措施。
骨量减少
骨密度显著降低,骨骼脆弱,易发生骨折,需及时诊断并采取治疗。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应用
疼痛缓解
骨水泥填充
椎体恢复
预防并发症
椎体成形术可以迅速缓解因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手术将压缩的椎体恢复原有高度,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后凸畸形的发生。
在手术过程中,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强化椎体的支撑力,防止进一步压缩变形。
椎体成形术能够减少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