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专家共识演讲人:日期:
06特殊场景应对目录01术前评估与准备02麻醉方案选择原则03术中管理关键环节04药物应用规范05术后恢复管理
01术前评估与准备
哮喘病史采集要点发病年龄诱发因素与过敏史发作频率与病程既往治疗与效果了解患者首次发病年龄,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与手术和麻醉的关联。详细询问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病程,以判断病情稳定性。了解患者哮喘诱发因素,如过敏原、感染、运动等,并询问过敏史。了解患者既往治疗情况,包括所用药物、剂量及疗效,以便为围术期管理提供参考。
肺功能检测指标解读肺通气功能气道反应性测定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储备评估评估肺通气功能状况,包括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等指标,以判断患者能否耐受手术和麻醉。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等方法,评估气道反应性,预测围术期支气管痉挛的风险。了解患者动脉血气状况,判断是否存在呼吸衰竭或酸碱平衡紊乱。综合评估患者肺功能储备,为手术和麻醉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症状轻微,肺功能基本正常,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较好。症状较明显,肺功能有轻度至中度损害,需加强围术期管理,以确保安全。症状严重,肺功能明显受损,手术和麻醉风险显著增加,需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与准备。病情极重,随时可能危及生命,手术应谨慎进行,或待病情稳定后再择期手术。麻醉风险分层标准轻度哮喘中度哮喘重度哮喘危重度哮喘
02麻醉方案选择原则
全身麻醉适应症分析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如急性哮喘发作期、重度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哮喘患者气道反应性增高,需采用全身麻醉以减轻气道痉挛。手术部位在头颈部头颈部手术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有利于呼吸道管理。手术时间较长全身麻醉可维持较长时间的麻醉效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区域麻醉技术优势可减轻手术部位疼痛,减少全身麻醉药用量,降低术后呼吸抑制风险。神经阻滞适用于下肢手术,可减轻气管插管对气道的刺激,降低气道反应性。椎管内麻醉适用于浅表手术,可避免全身麻醉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局部浸润麻醉
药物过敏预防策略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了解患者是否对麻醉药物、抗生素等药物有过敏史。术前抗过敏治疗对已知过敏原进行脱敏治疗,或术前应用抗过敏药物。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过敏反应并处理,确保患者安全。术前停用可能诱发过敏的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避免药物间相互作用增加过敏风险。
03术中管理关键环节
气道压力控制技术气道压力监测连续监测气道压力,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呼吸机参数,保持气道通畅。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采用较低的潮气量和气道压,以减少肺泡过度膨胀和气道压力过高。根据病情需要,设置一定水平的PEEP,以维持肺泡开放和氧合。123
生命体征监测重点呼吸监测密切监测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和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呼吸抑制和缺氧。01循环监测连续监测心率、血压和心电图,保持循环稳定,预防和处理低血压和心律失常。02体温监测维持适宜的体温,避免低体温和过热,以减少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03
支气管痉挛应急预案密切关注患者呼吸情况,及时发现支气管痉挛症状,如呼吸困难、哮鸣音等。识别支气管痉挛立即停止刺激性操作,给予纯氧吸入,同时静脉注射解痉药物,如氨茶碱、肾上腺素等。紧急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气道管理
04药物应用规范
支气管扩张剂使用指南6px6px6px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和茶碱类药物等。支气管扩张剂种类在麻醉诱导前和气管插管后,可重复给予支气管扩张剂,以保持支气管通畅。术中管理常规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以减轻支气管痉挛和黏膜水肿。术前用药010302术后继续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以预防支气管痉挛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应用04
糖皮质激素应用时机对于气道炎症较重的患者,术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术前用药术中管理术后应用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和拔管后,可给予糖皮质激素,以预防支气管痉挛和喉头水肿。对于出现支气管痉挛或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缓解症状。
麻醉性镇痛药与支气管扩张剂合用时,可能加重呼吸抑制,需谨慎使用。肌松药在使用肌松药前,应先确保呼吸道通畅,避免加重支气管痉挛。镇静药与镇静药合用时,可能增加镇静深度和呼吸抑制的风险,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利尿药术前使用利尿药可降低血容量和血液黏稠度,但需注意避免电解质紊乱和脱水。麻醉药物相互作用警示
05术后恢复管理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呼吸功能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治疗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根据需要给予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发绀等现象。定期吸痰,防止分泌物阻塞气道。拔管后呼吸监测要求
并发症早期识别方法呼吸系统并发症过敏反应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反流误吸如气胸、支气管炎、肺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