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苏醒室护士工作职责
演讲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01
术后生命体征监护
02
麻醉苏醒期病情评估
03
并发症预防与处置
04
医疗文书规范记录
05
仪器设备操作维护
06
专业技能培训提升
01
术后生命体征监护
连续监测生理指标
血压
呼吸频率与深度
心率
血氧饱和度
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稳定后改为每小时一次,确保患者平稳。
实时监测,注意心率变化,警惕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
定期观察患者呼吸情况,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持续监测,及时发现缺氧情况并处理。
异常症状早期识别
呼吸困难
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道梗阻等问题。
01
疼痛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时给予镇痛治疗,减轻患者痛苦。
02
出血
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如有大量渗血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03
意识状态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如出现嗜睡、昏迷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04
仪器设备参数调控
呼吸机参数
输液泵与注射泵
监护仪报警设置
温控设备
根据患者呼吸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确保患者通气量适宜。
确保输液通路畅通,根据医嘱调整输液速度,避免患者出现水肿或脱水等情况。
根据患者病情设置监护仪报警参数,确保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根据患者体温情况调节手术室温度,确保患者术中及术后处于适宜温度环境。
02
麻醉苏醒期病情评估
苏醒阶段分级判断
麻醉深度评估
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大小、肌肉张力等判断麻醉深度,确保患者安全。
苏醒阶段分级
定时评估
根据患者意识、定向力、肌力等恢复情况,将苏醒过程分为不同阶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1
2
3
意识状态动态观察
精神状态观察
注意患者的情绪、思维等精神活动,及时发现异常。
03
评估患者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判断患者是否恢复正常意识。
02
定向力判断
意识清晰度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包括清醒、嗜睡、昏迷等,及时发现意识障碍。
01
镇痛效果跟踪记录
采用疼痛评分量表等工具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确保镇痛效果。
疼痛程度评估
记录镇痛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镇痛药物副作用监测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生命体征变化,评价镇痛效果,调整镇痛方案。
镇痛效果评价
03
并发症预防与处置
呼吸道管理规范
呼吸道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道梗阻。
01
氧气供应
给予患者吸氧,确保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随时准备进行气管插管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02
保持合适体位
确保患者头部处于适宜位置,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颈部过度伸展或扭曲。
03
循环系统波动应对
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和心律,及时发现并处理循环系统波动。
血流动力学监测
液体管理
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输液速度和量,维持血容量稳定,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有效镇痛,减轻患者疼痛引起的循环波动,同时避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急性呕吐/寒战干预
药物治疗
按医嘱给予止吐或镇静药物,缓解患者呕吐或寒战症状,同时观察药物效果和副作用。
03
采取保暖措施,如加盖被褥、调节室温等,以缓解患者寒战症状。
02
保暖措施
呕吐物处理
及时清理患者呕吐物,防止误吸和窒息,保持环境清洁。
01
04
医疗文书规范记录
包括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数据。
实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
详细记录患者出入量,包括输液量、饮水量、尿量等。
准确记录出入量
按照医生要求,定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及采取的治疗措施。
定时记录病情变化
监护数据实时录入
特殊处置过程备案
麻醉药物使用记录
详细记录麻醉药物的名称、剂量、使用时间及患者反应。
特殊处理过程记录
医疗器械使用与维护记录
如有创操作、抢救等特殊情况,需详细记录处理过程及患者状况。
记录麻醉苏醒室内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及维护情况。
1
2
3
交接班报告标准化
患者基本信息交接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麻醉方式等基本信息。
01
病情及治疗情况交接
交接患者当前病情、已采取的治疗措施及效果,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02
物品及药品交接
交接麻醉苏醒室内物品、药品的数量及状态,确保无误。
03
05
仪器设备操作维护
抢救设备使用核查
麻醉机
监护仪
呼吸机
抢救药品
检查麻醉机的气源、电源和各项参数设置,确保设备处于备用状态。
检查呼吸机的工作状态,包括氧气供应、管路连接和报警功能等。
检查心电监护仪、血压监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等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核查抢救药品的种类、数量和有效期,确保随时可用。
耗材更换流程执行
麻醉耗材
呼吸机管路
吸引器
消毒耗材
定期更换麻醉呼吸回路、气管插管等耗材,避免交叉感染。
按照规定的时间更换呼吸机管路,保证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