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人:
日期:
鸡的疾病防治
CATALOGUE
目录
01
常见疾病类型
02
预防控制体系
03
临床诊断方法
04
治疗方案制定
05
应急处置机制
06
健康管理支持
01
常见疾病类型
病毒性传染病特征
流行性感冒
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迅速,鸡群易感染,出现高热、呼吸困难、产蛋下降等症状。
01
鸡新城疫
由新城疫病毒引起,表现为呼吸困难、神经症状、产蛋下降等,死亡率较高。
02
鸡痘
由鸡痘病毒引起,以皮肤、黏膜出现结节或痘疹为主要特征,影响鸡群生长。
03
细菌性感染病症
鸡葡萄球菌病
由葡萄球菌引起,主要表现为关节炎、皮肤化脓、眼炎等症状。
03
由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雏鸡最为易感,表现为拉白色稀粪、呼吸困难等症状。
02
鸡白痢
鸡大肠杆菌病
由大肠杆菌引起,表现为腹泻、虚脱、卵黄性腹膜炎等症状,易导致鸡群死亡。
01
寄生虫危害表现
由蛔虫寄生在鸡小肠内引起,表现为消瘦、贫血、消化障碍等症状。
鸡蛔虫病
由球虫寄生在鸡肠道内引起,表现为血痢、消瘦、生长发育受阻等症状。
鸡球虫病
由羽虱寄生在鸡体表引起,表现为鸡体瘙痒、羽毛脱落、皮肤损伤等症状。
鸡羽虱病
02
预防控制体系
疫苗免疫程序
根据当地疫情和鸡群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如禽流感、新城疫、法氏囊病等疫苗。
疫苗接种种类
疫苗接种时间
疫苗接种方法
按照疫苗说明和鸡群生长情况,合理安排疫苗接种时间,避免疫苗间的干扰和冲突。
采用注射、滴鼻、点眼等方法进行疫苗接种,确保疫苗剂量和接种部位准确。
隔离饲养
饲养人员进出鸡舍要更换专用衣物和鞋帽,并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携带病原体。
人员消毒
饲料管理
选择优质饲料,避免使用霉变、过期或有污染的饲料,保证鸡只健康。
新购进的鸡只要进行隔离观察,确认无病症后再混群饲养。
生物安全措施
环境消毒规范
消毒药品选择
选择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药品,如过氧乙酸、氢氧化钠等。
消毒频率和方法
消毒效果监测
定期对鸡舍、设备、工具等进行消毒,消毒前要先清扫干净,采用喷雾、浸泡等方法进行消毒。
定期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确保消毒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1
2
3
03
临床诊断方法
观察精神状态
检查体表特征
鸡是否出现萎靡不振、呆立、缩颈、翅膀下垂等异常姿势。
观察鸡冠、肉髯颜色变化,是否有肿胀、结痂、坏死等病变;羽毛是否蓬松无光、污秽,有无脱毛、断翅等异常。
症状快速识别
排泄物检查
留意鸡粪的形状、颜色、干湿度等,如是否有血便、绿色粪便、水样便等异常。
呼吸系统检查
观察鸡是否有呼吸困难、气喘、咳嗽、打喷嚏等症状。
病理样本采集
采样部位选择
根据病变部位和症状,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如气管、喉头、肺、肝、肠等。
01
采样方法
可采用无菌棉拭子采集病鸡分泌物、组织样本等,注意避免交叉污染。
02
样品保存与运输
将采集的样品放入无菌容器中,冷藏或冷冻保存,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03
实验室检测流程
样品接收与处理
分子生物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
血清抗体检测
实验室接收样品后,进行登记、编号、分类等处理,并准备检测所需试剂和器材。
采用病毒分离、细菌培养、血清学试验等方法,对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以确定病原种类。
运用PCR、荧光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病原体的快速检测与鉴定。
通过ELISA、血凝抑制试验等方法,检测鸡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以评估免疫效果或诊断疾病。
04
治疗方案制定
药物配伍原则
鸡球虫病是常见的寄生虫病,抗菌药与抗球虫药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抗菌药与抗球虫药联合使用
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拮抗作用,应避免同时使用,如磺胺类药物和维生素B1不宜同时使用。
避免药物间的拮抗作用
选择毒性低、残留时间短的药物,避免药物在鸡体内残留影响鸡肉品质。
注意药物毒性与残留问题
不同体重的鸡使用药量不同,应根据鸡的体重计算用药量。
剂量计算标准
按照鸡体重计算用药量
不同药物的有效浓度不同,应按照药物浓度计算用药量,避免用药过量或不足。
按照药物浓度计算用药量
有些药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效果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剂量后效果不再增加,应避免盲目加大用药量。
注意药物的剂量与效果关系
疗程管理要点
按照药物半衰期制定用药计划
不同药物的半衰期不同,应根据药物半衰期制定用药计划,确保药物在体内保持有效浓度。
观察鸡群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确保用药疗程,避免病情反复
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鸡群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用药疗程不足可能导致病情反复,应按照疗程用药,确保疾病得到彻底治疗。
1
2
3
05
应急处置机制
疫情报告制度
疫情通报
确认疫情后,应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并通报相关部门和周边地区。
03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尽快派专业人员前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