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急救十大技能.pptx
文件大小:2.95 M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6-22
总字数:约2.93千字
文档摘要

急救十大技能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创伤止血方法

01

心肺复苏技术

03

骨折与扭伤处理

04

气道异物急救

05

烧伤与冻伤应对

06

特殊急症处置

01

心肺复苏技术

成人CPR操作流程

判断意识

胸外按压

立即呼救

开放气道

轻轻拍打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喊,检查患者是否有意识。

确认患者无意识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呼叫周围人员前来协助。

将患者仰卧于坚硬的平面上,双手交叠放在胸骨下半部,每分钟进行100-120次有力的按压。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儿童与婴儿差异化处理

判断意识与成人相同

轻轻拍打儿童或婴儿,并检查是否有意识。

02

04

03

01

胸外按压与成人有差异

儿童与婴儿的按压深度应小于成人,约为胸部厚度的1/3-1/2。

呼救与成人不同

发现儿童或婴儿无意识时,应立即进行5次人工呼吸,然后拨打急救电话。

开放气道方法不同

对于婴儿,应采用“头低脚高”的体位,以便更好地开放气道。

AED使用配合要点

正确使用AED

贴紧电极片

停止胸外按压

遵循AED指示

按照AED的语音提示进行操作,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

将电极片紧密贴在患者裸露的胸部,确保电流能够顺畅通过。

在AED分析心律时,应停止胸外按压,避免干扰AED的分析。

根据AED的提示,进行放电和继续胸外按压等操作,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达。

02

创伤止血方法

直接压迫止血法

适用于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出血

用干净纱布或绷带直接压在伤口上,持续按压直至出血停止。

伤口垫高

压迫力度适中

将伤口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以减缓血流速度。

压迫时不宜过猛,以免伤及周围组织。

1

2

3

止血带规范使用

用止血带或绷带在伤口上方缠绕几圈,然后打结,以阻断血流。

适用于大动脉、大静脉出血

止血带应松紧适中,既能止血又不影响远端肢体血液循环。

止血带松紧适中

记录止血带使用时间,每隔40-60分钟放松一次,避免肢体坏死。

标记止血带时间

特殊部位包扎技巧

头部包扎

关节部位包扎

颈部包扎

腹部包扎

将纱布或绷带绕头部几圈,呈帽状覆盖伤口,避免伤口受压。

用绷带或纱布卷成条状,围绕颈部缠绕,避免勒紧呼吸道。

在关节弯曲处放置纱布棉垫,再用绷带或纱布包裹,避免绷带直接压迫关节。

将绷带或纱布从腹部一侧开始,围绕腹部缠绕几圈,最后用胶布固定,避免绷带滑脱。

03

骨折与扭伤处理

肢体固定基本原则

稳定性原则

舒适性原则

功能位原则

压迫止血原则

固定时应确保骨折部位的稳定性,避免进一步移位。

固定时要考虑患者的舒适度,避免过度压迫和疼痛。

固定时应尽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以便后期恢复。

如有出血,应先进行压迫止血,再进行固定。

关节脱臼复位禁忌

盲目复位

禁止在没有专业指导下进行盲目复位,以免加重关节损伤。

01

暴力复位

禁止使用暴力进行复位,以免造成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二次损伤。

02

反复复位

禁止反复尝试复位,以免增加关节囊和韧带的松弛度。

03

延误治疗

禁止在复位失败后延误治疗,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处理。

04

平稳搬运

搬运时应保持平稳,避免剧烈摇晃和震动。

保护受伤部位

搬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受伤部位,避免再次受伤。

保持脊柱中立

对于疑似有脊柱损伤的患者,应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过度弯曲和扭曲。

及时就医

搬运后应尽快将伤员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搬运伤员注意事项

04

气道异物急救

海姆立克法分场景应用

成人急救

自我急救

婴幼儿急救

急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手环抱患者腰部,用力向腹部上方挤压,形成气流将异物冲出。

先将婴儿面朝下放在膝盖上,一手托住胸部,另一手在肩胛间用力拍背5次,再将婴儿翻过来,在其胸骨下半段用力按压5次,反复进行直到异物排出。

如自己发生气道异物阻塞,可利用椅背等物体,用力挤压上腹部,使气流将异物冲出。

婴儿背部叩击法

婴儿背部肩胛间区域。

叩击位置

力度适中,以不伤害婴儿为宜。

叩击力度

连续叩击5次,观察异物是否被排出。

叩击次数

叩击时保持婴儿头部稳定,避免摇晃。

注意事项

无意识患者处理流程

判断患者意识

呼叫救援

心肺复苏

保持呼吸道通畅

先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唤,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

如患者无意识,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

在无意识且无呼吸或仅有微弱濒死呼吸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前,应将患者置于侧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导致窒息。

05

烧伤与冻伤应对

烧伤深度分级处理

浅度烧伤

伤及表皮层,疼痛剧烈,皮肤发红、肿胀、起水疱,应及时用冷水冲洗或浸泡,涂抹药膏后包扎。

中度烧伤

深度烧伤

伤及真皮层,疼痛减轻,皮肤出现水疱、溃烂,应尽快送医院治疗,途中用清洁纱布或毛巾覆盖伤口。

伤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等,疼痛消失,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