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与反思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语言能力:听懂日常对话,准确表达观点;
文化意识: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
思维品质:在听辨中归纳信息,在表达中逻辑推理;
学习能力:运用听力策略,自主拓展听说实践。
二、教学实践策略与创新设计
1.创设真实情境,激活语言运用
案例:设计“TravelPlan”主题任务
·听力输入:机场广播、旅游咨询对话
·口语输出:小组策划旅行路线并用英语推介;
·素养渗透:融入目的地文化背景(如英国礼仪,美国节日),培养文化意识
分层任务设计,关注思维发展
初级任务:听关键词匹配图片(训练信息捕捉);
进阶任务:听对话推断说话者态度(培养批判性思维)
挑战任务:听新闻简述观点并辩论(提升逻辑表达)
技术赋能听说,拓展学习空间
利用AI语音测评工具(如“口语100”)即时反馈发音;
通过影视片段(如《寻梦环游记》节选)开展听写填空+角色扮演
建立班级“英语趣配音”群,鼓励课外配音实践。
三、教学反思:问题与优化路径
1.突出问题
学生差异大:吾部分学生听力焦虑,课堂参与度两极分化;
评价单一化:过度关注语言准确性,忽视思维深度:
文化渗透表面化:停留在节日、食物介绍缺乏深层价值观探讨,
优化对策V
差异化教学
设计“任务菜单”基础组完成填空,能力组进行观点续编:
建立“听力策略银行”(预测、联想、笔记等)供学生自主选用
深化文化认知
对比中西方“礼貌用语”差异(如拒绝表达直接vs委婉);
引入联合国公益短片,讨论全球议题(环保、平等),关联社会责任素养。
过程性评价改革
采用“听说成长档案”:记录学生从“单句重复”到“自由辩论”的进阶
增加“思维评价维度”:如观点新颖性、逻辑连贯性(参考Rubric量表)
结语:从“工具性”走向“素养化”
核心素养导向的听说教学需突破传统“听录音-答题-跟读”模式,转向:
·学习内容整合化(语言+文化+思维);
·学习过程主动化(学生作为意义建构者)
·学习价值社会化(在沟通中理解多元世界)。
教师需成为“情境设计师”“思维引导者”和“文化桥梁搭建者”,方能在听说课堂中真正培育终身发展力。